原标题:兰新高铁开通十年 构建西部铁路发展新格局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张博行
驼铃悠悠丝路古道风帆正劲,丝路绵延路网交织铁流奔腾。
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运营,我国规划的十大区域性铁路客运交通枢纽之一的兰州西站建成通车,一张现代化铁路网和高铁网从兰州西站向四面八方辐射,在西北大地快速延展。
西部铁路连线成网 交响丝路山海和鸣
路通,则一通百通,路畅,则一畅百畅。
十年来,西部高铁突破山海阻隔织密成网,铁路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物畅其流、人享其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4年12月26日,全长1777公里的兰新高铁建成通车,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共同迈入“高铁时代”。
2015年9月30日,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中川机场站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实现无缝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2017年7月9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甘肃、新疆打通高铁“最后一公里”,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2022年12月29日,银川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在拉近甘肃、宁夏两省区时空距离的同时,为带动甘肃中部地区城镇、乡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大动能。
2024年6月,兰州至张掖高铁兰州至武威段开通运营,武威至张掖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作为我国第二条进疆高速铁路通道,与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共同构建“三翼齐飞”格局,在产业升级合作、加速人员往来、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等方面带来更多机遇。
截至2024年6月,甘肃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860.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444.2公里,普速铁路3416.1公里,路网结构由“通道型”向“通道+局部路网型”转变。
如今的甘肃,铁路建设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
兰州至合作铁路、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全面加速,兰张高铁武威至张掖段、中卫至平凉铁路扩能改造,兰新线通道、陇海线提速扩能改造进一步提升通道能力,联网、补网、强链,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正在甘肃加速构建,一幅生机勃勃、山海协行的美好生活图景正在走进现实。
客货运输齐头进 助力经济加速度
作为通往甘肃、青海、新疆的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开通伊始,从兰州至乌鲁木齐最快仅需11小时50分。
2023年7月1日,兰新高铁兰州至西宁段实现时速250公里高标运营,两地最快59分钟可达。
截至2024年5月,兰新高铁甘肃段累计发送旅客4134.5万人次;2018年8月份,旅客发送量78.4万人次,创单月旅客发送最高值。
从数据上看,兰新高铁动车组运行数量也在逐年增长,2014年开通初期,国铁兰州局管段开行动车组列车26列,2024年三季度调图后开行列车117列,其中动车组81列、普速36列。极大便利了西部地区人员交通出行,激荡着流动中国的澎湃活力。
河西走廊文旅景观距离分散,火车向着景区开,“运输忙”带火“旅游热”,让甘肃正在散发着前所未有的“西引力”,坐着高铁打卡如意甘肃成为“旅友”出行首选。
“服务与飞天同美,如意与旅途相伴。”十年来,兰州西站与时俱进聚力打造“飞天馨路”服务品牌,建成母爱空间、重点旅客和军人旅客候车区、商务旅客候车区、空铁岛、免费充电站五个服务专区,提供失物查找、线路规划等18余种便民个性化服务,以精准化、规范化、亲情化的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兰新高铁将张掖融入甘青旅游大环线,2014年以来,张掖西站累计发送旅客899万余人次,其中旅游客流占比60%以上。2023年7月,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办客运业务,将动车开到了草原上,游客下车就能欣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
“环西部火车游”经典丝路游积极推进河西走廊旅游环线建设,通过火车把美景、美食串联,将铁路、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银发团、研学团等旅游专列热度持续攀升。
2023年,兰州铁路局通过普上高、优化列车运行方案、货运列车提速等方式,提升图定能力利用率;积极推进 “公转铁”等方式,充分保障疆煤外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等货运需求,优化落实确保兰新线运输畅通69条刚性措施,2023年安北口日均接入87列、交出86列,同比分别增长6.1%、4.9%,交车、接车12次打破历史纪录,使兰新铁路运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货运能力得到有效释放。
2014年以来,十年间兰新铁路完成货物发送16033.2万吨。充分发挥兰新路网干线通道优势,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兰新线柳沟、张掖等10站联网补网强链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实施兰新线嘉峪关站改、兰州北站扩能改造等项目,将兰新线列车追踪间隔由7分钟压缩至6分钟,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今年前6月,兰新线运量已达1364万吨,同比增加5.3%;兰州铁路物流中心在兰新线新签订“公转”铁项目7个,发送量达20.14吨。
长路放歌行致远 大道通衢奔共富
兰新高铁不仅是拉进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路、幸福路和友谊路,同时,也承担着促进西部大开发、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
十年间,甘肃省依托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建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多式联运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中川北站多式联运设施工程等物流基础设施。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0%。“十四五”以来,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品牌71家,完成海外投资额4927.17万美元。
兰新高铁的建成通车,加快了一系列政策的生根落地,促进高铁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以兰州市和兰州新区为代表的高铁沿线市区,依托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推动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现代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服务、科研技术、会展服务、文化创意等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6.5%,接待游客86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4.13亿元,分别是2022年的1.97倍和3.34倍。
2020年1月,兰州铁路局重点帮扶的53家农村企业生产的170余种农产品,摆上车站自选超市“帮扶产品专柜”,扶贫农产品端上铁路职工“幸福餐桌”,在候车大厅内举办的扶贫产品“展销会”,借助流动的列车,打通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快速销售通道“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2022年12月,兰州新区建成第三座现代化高铁车站,高铁沿线政府加速生产中心、技术中心投产,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形成以现代服务业、科创、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在高铁沿线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枸杞、樱桃、马铃薯等“地道甘味”坐高铁走进千家万户。
2023年9月19日,甘肃省首家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在兰州西站安家落户,来自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德国等中欧班列所经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种食品和生活用品通过“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买遍全球,切实享受火车拉来的红利与实惠。
车轮滚滚向前,高铁快速发展。
如今,全域安全、全域美丽、全域富裕的西部高铁路网,持续深化共建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共商规则标准“软联通”,共享发展成果“心联通”,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为西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相关新闻:【坐着高铁看中国·兰新高铁行】十年间 兰州西站发送旅客逾7495万人次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今年,兰州西站迎来“十岁”生日。十年来,作为西部铁路和高铁路网的重要枢纽,兰州西站在推动西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增进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间人流、物流、信息流交互等方面发挥了“黄金纽带”的作用,成为如意甘肃的会客厅、飞天文化的传播者和西部铁路服务形象的引领者。
2014年12月,兰州西站刚刚建成通车,仅有兰州至乌鲁木齐一条高铁运输线,日均开行列车不足20列。
十年间,兰州西站共计发送旅客7495.3万人次。2023年4月29日,兰州西站发送旅客80391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至2024年三季度日均开行列车317列。
十年间,兰州西站客流发送总量、客流到达总量、单日客流发送量、旅客运输密度等主要指标实现了从赶跑到领跑的跨越,勾勒出新丝路上往来交通、商旅云集的繁忙图景。
据甘肃省文化与旅游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甘肃省共接待游客3.8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4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7.8%和312.9%,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十年来,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兰州西站打造“飞天馨路”服务品牌,推出的客运服务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举措,全面覆盖了旅客购票、进站、候车、换乘、乘车等出行全环节全链条,丰富了旅客出行的全方位体验。通过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优化旅客进站流线,创建品牌工作室,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旅客服务区、儿童旅客服务区、商务旅客候车区,升级售票厅、母婴室和服务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全面实现了“购票更便捷、进站更畅通、安检更智能、标识更清晰、候乘更舒适”的目标。
“一切为了旅客 为了一切旅客。”十年来,兰州西站“飞天馨路”始终坚持以解决旅客困难,提升出行体验为导向,推出包括提供常规业务咨询、急客旅客快速进站、提供针线缝补等18类常规服务。依托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三区一室”和旅客服务台,做精做细做优普通旅客和老幼病残孕五类重点旅客服务,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飞天馨路”暖心车站。
“列车有终点,服务无止境。”2014年以来,兰州西站“飞天馨路”品牌累计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帮扶3.29万余人次,收到12306表扬工单52个,旅客表扬信和感谢信495封、锦旗314面。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12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