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揭晓 胡昌升任振鹤庄国泰出席发布活动并颁奖
5月30日晚,2023年度“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在兰州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5月3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2023年度“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今晚在兰州举行,1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评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省政协主席庄国泰,省领导张锦刚、张永霞、张伟、胡焯会见陇人骄子并颁奖。
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宏阔征途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典型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生动诠释了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的时代内涵。他们是,半个世纪筚路蓝缕,始终坚守在防沙治沙技术最前沿,为人类战胜沙漠化贡献甘肃智慧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实践,托举起石油化工技术新高度的石油炼制专家高雄厚;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带领党员群众冲锋在前,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村党支部书记韩凯;用年轻生命唱响见义勇为壮歌的陈江;始终冲在危险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人民警察初心使命的田继宗;守土尽责的治沙英雄、护绿先锋姜莉玲;向火逆行,以炽热纯净的“火焰蓝”守护国泰民安的消防卫士龚其畅;身残志坚,扎根乡村教育,用爱心照亮山区孩子人生的乡村教师张兰萍;全省重症医学领域带头人,以精湛的医术守护人民健康的刘健;躬耕特殊教育,用爱托起“折翼天使”的最美母亲赵燕。
发布现场,通过播放视频短片、采访讲述、情景表演、颁授奖杯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陇人骄子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
发布活动还公布了1个集体和8名个人提名奖。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德新、省政府秘书长张伟文、省政协秘书长王建太参加。
(新甘肃)
相关新闻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向善而行 爱洒特教——赵燕
你将自身艰辛的经历,化作奉献爱心的动力。
你向善而行、用心守护,爱洒特教、静待花开。
你用爱托起折翼的天使,让无疆大爱在陇原上空恒久激荡。
你是最美母亲,传递着幸福与温暖。
你是最美特教人,铸就了平凡中的不凡。
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她在漫长辛酸的求医问药之路上,凭借个人的坚韧,不仅让自己的儿子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更怀揣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创办了民乐县智博特殊教育培训中心,为38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教育,37名孩子转入普通学校学习。她创办七彩梦残疾人手工工坊等就业基地,吸纳35名残疾人就业,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开展助残活动200余场次,发放近400万元爱心物资,为残障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2018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家庭”;2023年,入选中央文明委“中国好人榜”。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刘健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情之所牵。
你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人民的健康。
重症医学、惠及陇原,急难险重、奋勇争先。
你用崇高的精神,构筑起生命的防线。
作为全省重症医学领域带头人,先后帮扶118家县级医院建立了重症医学科,实现了全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全覆盖,为全省培养重症医学骨干人才600余人。作为夏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帮助医院完成二甲评审,一年时间让医院从全州最后一名跃升为第一名。作为全省新冠疫情防治专家组组长、救治组组长、隔离点专家组组长,他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为甘肃新冠疫情防治作出突出贡献。作为“积石山地震”全省救治专家组组长、转运组组长,他第一时间奔赴震区,保障震后24小时重症伤员零死亡,用责任和决心全力守护着陇原大地的生命奇迹。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省卫健委评为“全省优秀医师”;20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同年,入选省卫健委“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奋身一跃 舍生取义——陈江
你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你是同事亲密的战友,你是单位倚重的骨干。
你奋身一跃,用年轻的生命,唱响了见义勇为的壮歌,铸就了舍生取义的丰碑。
2019年,陈江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毅然决定投身祖国的核事业,做一名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他爱钻研、肯吃苦、甘奉献,常常通宵达旦分析实验数据,毫无保留分享研究成果,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疫情期间他更是主动请缨驻厂70余天,在最前线拼搏了1700多个小时,保证项目进展不受影响。生活中,他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同事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2023年5月27日,陈江散步时发现有人落水,便毫不犹豫跃入水中进行救援,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溺亡。他用30岁的宝贵生命践行了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品格。2023年,入选中央政法委“2023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同年,被省委、省政府追授“甘肃省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守望初心 一路芬芳 ——张兰萍
你并不是生活的幸运儿,本应被人帮助的你,却选择用爱照亮他人。
你扎根乡村教育、厚植乡土情怀,将个人抱负融入时代蓝图。
你用爱守望教育初心,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一路芬芳。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白茨滩小学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全科”老师。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的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靠双拐踏上了一条汗水和泪水交织的乡村教育之路。40年来,她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未来,首创“语文值日生制”,设立阅读实践课,成立“启迪图书角”,带出的历届毕业生成绩优秀。她还和全国各地热心人成立黄河爱心基金,救助贫困学生、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为学校购置课桌、教学仪器,捐助校服、学习用品,爱心活动由白银区辐射到会宁、景泰、秦安、武威等地。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3年,被教育部办公厅评为“全国师德标兵”;2024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奋不顾身 向火逆行——龚其畅
险情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
这是血与火的考验,这是生与死的较量。
你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你带领战友、紧急驰援。
你是人民信赖的消防卫士,以向火逆行的坚定、诠释忠诚担当;以炽热纯净的“火焰蓝”,守护国泰民安。
2017年9月加入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在雪域高原甘南合作一待就是七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不怕苦的狠劲、不要命的拼劲,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从一名普通消防员成长为中队最年轻的班长。先后参与2019年“3·29”山西沁源森林火灾扑救、2019年“10·28”甘南夏河抗震救灾、2020年“3·17”山西榆社森林火灾扑救、2020年“4·01”合作市勒秀镇冰雪灾害救援、2020年“8·17”陇南文县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等各类急难险重救援任务40余次。2022年,重庆扑救山火期间,他随队奔袭4000公里、奋战24个昼夜,鏖战13个火场,冒着生命危险以不眠不休的战斗姿态坚守在火场第一线。2023年12月,积石山抗震救灾期间,他作为班长,在任务一线带领本班人员先后完成搜救转移遇难者遗体,转送伤员,助民帮困,抢运生活及医疗物资等任务,连续奋战27天,完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嘉奖2次;2023年,被应急管理部授予“第二届中国消防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守土尽责 护绿先锋——姜莉玲
你是沙漠里不起眼的梭梭苗,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绿色城堡。
你是守土尽责的治沙英雄、护绿先锋,葱绿了幸福家园、成就了金山银山。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你忠实践行的铮铮誓言。
25年如一日的林业工作中,她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守初心担使命,争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她是爱岗敬业的劳动者,每年压沙造林时节,早出晚归,顶风冒沙,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耐心作答、悉心讲解,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笑容归;她是实干担当的奋斗者,先后参与完成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全程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各环节工作,累计完成工程建设65.83万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林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行业宗旨。她就是沙海里的梭梭苗!2019年,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22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2023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心怀使命 守护平安——田继宗
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你便始终冲在危险的最前线。
长年行走在刀尖之上,不是你无畏生死,而是你心怀使命。
你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是平安甘肃建设的实践者,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从警十九年来,他时刻待命准备冲向未知的黑暗,挂彩负伤成了家常便饭,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打入贩毒团伙内部,先后破获重、特大毒品案件10起、零包贩毒案300余起、各类刑事案件1200余起,累计缴获各类毒品60余千克,抓获吸贩毒人员近1000人、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各类网上逃犯220余名。他是“禁毒英雄”“警界楷模”,他用英勇智慧守护了崆峒一方安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17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2021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冲锋在前 抢险救灾——韩凯
地震突发,带领党员群众冲锋在前;抢险救灾,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从生死营救到排查隐患,从转移安置到恢复重建,你是乡亲们的主心骨,你是大家公认的好书记。
一位积石山县的撒拉族党支部书记。在积石山县6.2级地震中,他沉着应对、决策果断,短时间组织起30多人的救援小分队,敲响全村385户大门,徒手刨挖垮塌的砖墙废墟,解救被困群众12名。他不顾自家损失,不顾感冒高烧和极度疲惫,带着一家四口齐上阵,自始至终奋战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韩凯同志的事迹,是对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基层党组织在灾难面前发挥作用的典范,更是他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情感表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今天的韩凯,正带领全村人奋战在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的路上。2020年,被省公安厅评为“2019年度全省优秀治安户长”。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攻坚克难 科技报国——高雄厚
四十年如一日,你扎根实验室、专注催化剂。
你坚守一隅,却胸怀广阔天地。
你以共和国长子的忠诚与坚守,托举起石油化工技术的新高度;
你以科技报国的热忱与担当,锻造出敢于攻坚克难的生力军。
你是强科技的楷模,你是强工业的典范。
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实践中,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2人,牵头组建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和石油化工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的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产品,以先进适用的技术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赢得了业内广泛赞誉和认可,在国内外100余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为提升我国炼油催化剂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做出了突出贡献,生动诠释了科技报国、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之区域创新奖,2008年被授予“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丨防沙治沙 向绿而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半个世纪筚路蓝缕,六十五载春华秋实。
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始终坚守在防沙治沙技术最前沿。
不辱使命、薪火相传,为人类战胜沙漠化贡献甘肃智慧。
放眼浩瀚沙漠,从此不再是绝地。美丽甘肃、未来可期。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前身是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建立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是我国最早的集观测、研究、推广于一体的治沙群体之一,现隶属于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省级重点科研院所。治沙研究所创造发明了适合甘肃沙区的“粘土沙障”,填补了我国在沙障治沙方面的空白;自行设计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沙生植物园,开启了我国沙生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繁育工作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系统化、规范化历程;建立了沙区生态要素定位观测研究体系,积累了连续的水、土、气、生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评为“全国治沙科技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等称号30余项。团队负责人徐先英被评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
甘肃日报:【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
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
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修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场景
聂建伟
彭明
常志昭
唐和顺
郑海学
刘海云
师富贵
李幸泽
(一)集体(1个)
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经15年不懈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古代壁画保护的科学方法和工作程序,建成了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移动实验室和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研发了系列保护专用材料和装备,通过制定标准、创新理念,进一步形成了石窟寺与土遗址综合保护和高保真、高精度石窟文物数字化等成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任务161项,制定国家标准6部、行业标准14部、地方标准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2项、全国文物保护“十大(佳)工程”11项、其他奖励及荣誉60余项。被评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二)个人(8名)
聂建伟 男,61岁,汉族,中共党员,酒泉市瓜州县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聂建伟调解工作室主任
41年来,他承办法律援助案件3000多起,直接受益群众6628名;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万多人;为465名农民工讨回劳动所得827万多元,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234万元;调解各种民事纠纷4000多件,为群众挽回各种损失1.2亿元;为困难群众募集资金16万元,为群众义务代书300多份。他将法律援助与道路交通事故非诉讼调解的援调结合工作模式,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2011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被司法部评为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2023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
彭明 男,55岁,汉族,中共党员,金川集团铜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他怀揣科技创新的强国梦想,立足岗位以“技”为基,潜“心”创新,不断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先后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成果32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创效4300余万元,全面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被誉为湿法冶炼的“技能专家”“创新达人”。其领衔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机冶建材协会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甘肃省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被省人社厅评为“甘肃省技术能手”。
常志昭 男,32岁,汉族,中共党员,兰州大学体育教师
他八岁开始习武,一步一个脚印,勤学苦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死磕和打磨,坚持冬练三九、夏练酷暑,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他从未放弃。每天数个小时的刀棍练习让仅仅十来岁的他就满手老茧,日常的跌打损伤更是家常便饭,他从未有过怨言。常志昭非常珍惜每一次竞赛机会,在各类比赛中摸爬滚打,不断精进自己的武艺,磨炼自己的意志,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获2010年第三届世界武术青少年锦标赛男子刀术冠军,2017年第十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长拳冠军,2018年第二届世界杯武术套路比赛男子长拳冠军,2022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刀术第一名、棍术第一名,2022年金砖国家运动会获得男子长拳冠军,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获得男子刀术、棍术全能冠军。2017年,被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一次;2017、2018年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23年,被省人社厅“记大功”,同年,被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唐和顺 男,57岁,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西固区分公司金沟邮政所营业员
16年风雨无阻,砥砺前行,16年无怨无悔,全力以赴。他步行超过16万公里,将新时代乡邮员的精神风貌与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飞雪传薪,为兰州市郊西固区偏远的4个行政村、25个自然社的人们送去超过17万份各类邮件,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用生命捍卫邮件安全,用热血服务一方百姓,将邮政普遍服务与助力农产品进城相结合,把家乡的好产品传出去;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和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大山深处的各个角落。2019年,入选中央文明委“中国好人榜”;2020年,被人社部、国家邮政局联合授予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郑海学 男,45岁,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重大动物烈性疫病防控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集智攻关,带领团队攻关完成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天然免疫调控基因的筛选和鉴定,独创口蹄疫病毒单质粒拯救系统,建立疫苗设计构建方法,实现国际首例反向遗传构建的口蹄疫制苗种毒产业化,创制了国际首例猪用重组口蹄疫二价高效疫苗,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国家生物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第九届甘肃青年科技奖,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神农领军英才”。
刘海云 女,41岁,汉族,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三陶村居民
少年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病,造成双腿残疾、脊椎强直,初中时因病情加重被迫辍学,未能完成学业。但她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一边咬牙与病魔作斗争,一边艰难自学文学创作,经过二十余年坚持不懈努力,她成长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在数十家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儿童文学作品100多篇,连续入选第二届、第三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这个顽强坚韧的姑娘,不靠苦难博取关注和同情,而是全凭作品和实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2019年,被省人社厅、省残联评为“全省自强模范”;2020年,被省人社厅、省妇联授予“甘肃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师富贵 男,46岁,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院长
2014年创办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十年来,先后组织带领23批医疗队,在全省14个市州50余个县区义诊患者1万余人,筛查救治困难残疾患者2000余名,减免患者手术费2000余万元,帮助166个家庭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设立“兰州市慈善总会手足博爱慈善基金”“甘肃省慈善总会手足博爱基金”“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手足外科疾病专项援助基金”,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和向社会捐款捐物累计达4000余万元。积石山县地震后,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一线协助抗震救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9年,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202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等14个部门评为“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2023年,被省卫生健康委授予“全省优秀医师”荣誉称号。
李幸泽 男,38岁,汉族,无党派人士,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刚满19岁的李幸泽迫于家庭变故,离开校园,装扮成“大人”模样跑市场、谈合作、管企业。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专注做马铃薯的精深加工。他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种植大户+银行保险+电商平台”六位一体的“蓝天模式”,将一颗小小的“洋芋蛋”变成了“金疙瘩”,给广大薯农带去了发展致富和产业振兴的希望。他创立的“福景堂”牌淀粉系列产品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销售额全国第一,出口份额占比达99%。2019年,被团中央、人社部授予“中国青年创业奖”,同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1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