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堵住“跑冒滴漏” 守好医保基金“蓄水池”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凤鸣】堵住“跑冒滴漏” 守好医保基金“蓄水池”

文/本网评论员 秦信芳

本月,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在兰州举办2023年度“安全规范用基金守好人民‘看病钱’”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41840家次,查处17709家次,其中行政处罚938家次,暂停协议1241家次,取消协议310家,追回医保基金6.87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自这项制度建立以来,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人人参保,人人受益,给民众就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但是,只要有公共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甘冒违背社会公德和触犯法律的风险,为图一己之私,去做损公肥私的事。少数定点医疗机构或个人投机钻营骗取医保基金,就是如此。

虚造就诊记录、伪造虚假票据报销,小病大治、过度检查用药、套高价项目收费,恶意挂床住院,参保人与定点医药机构串通、办理假住院、假就医,盗刷冒刷社保卡套取医保基金等,都是骗保者挖空心思琢磨出的医保欺诈行为。凡此种种的恶劣行径,侵害着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合法权益,让医保基金这个本当为所有参保者服务的“蓄水池”,出现不该有的“跑冒滴漏”乱象。

恶意欺诈骗保行为,侵害民众的切身利益,挑战社会的公平正义,损害着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显然,蓄意骗保者眼中只有私利,唯独没有法律、法规,那就要对以身试法者依法严惩。社会保险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骗取医保基金,属于刑法所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也为医保部门开展基金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支撑。甘肃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对恶意骗取医保基金零容忍、出重拳、狠打击,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追回医保基金6.87亿元,有效维护了医保基金的安全,挽回了公共利益损失。

在取得既有成效的基础上,在甘肃全省医保系统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问题,强化专项检查和重点监管,高悬监督执法利剑。运用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及统计分析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合惩戒,强化与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共同发力、多管齐下,必将形成医保基金监管的强大合力。

守护好医保基金,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全省来看,医疗行为点多面广,每天产生的诊疗收费项目不计其数;同时,如今骗取医保基金的技术手段趋向复杂、隐秘,监管难度增大,基金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势下,建立健全全覆盖、常态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尤为关键。有关部门要着力提升医保监管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设一支医保专业监管队伍。同时,需要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拓宽医保监管的深度和广度。

“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欺诈骗保行为层出不穷,说到底是一个诚信问题。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就是要通过这种专项活动,规范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增强参保人员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唤起全社会关注医保、支持医保、监督医保,共同守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展示打击欺诈骗保工作成果及曝光典型案例,可以提高群众对各类欺诈骗保行为的识别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广大群众各级举报投诉电话及举报渠道,宣传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参与到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让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骗保欺诈行为无所循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关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规定中,已明确将欺诈骗保情节严重的定点医药机构和个人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推进医保领域诚信建设,健全医保领域信用管理体系,完善“黑名单”制度,形成联合惩戒的威力,让弄虚作假者寸步难行, “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良好社会氛围才会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