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闫琴雯
9月11日上午,“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武威召开。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博物馆以及本地专家学者等40余人展开主题研讨,共同梳理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变迁,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召开,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致辞。闫琴雯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介绍,广袤的大西北是我国历史文化高地,武威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次学术研讨会设置了多项议题,尝试从多个主题、多个视角,全面审视并努力总结明清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为当前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我们的老所长郭沫若先生为研究所与武威建立起了浓厚情缘,他是铜奔马的伯乐。”此次是赵笑洁第二次来到武威,除了工作中的渊源之外,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热情的人们也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她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贡献真知灼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充分交流,砥砺前行,推进学术的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致辞 闫琴雯 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田澍认为,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河西走廊通史》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是不匹配的,如何将分散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提升河西走廊整体历史研究水平,是当下河西走廊研究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河西走廊历史的整体研究水平,首先要提高武威历史研究的水平。”田澍说,武威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既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史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之一,武威境内文化遗产较多,需要花大力气加强研究。
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进一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凉州文化品牌的一场学术盛宴,旨在让凉州文化更好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助力发展。真诚期望专家学者依托此次研讨会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各自学术特长,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更好向外界展示凉州文化。
据了解,武威早在公元前121年即为河西四郡之首,著名的“凉州会盟”也发生在武威,天马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绚丽篇章,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文化形态。尤其在明清时期,武威文风兴盛,是凉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明代以文庙扩建为标志,儒学达到了新的高度;清代创立了成章书院、北溟书院、雍凉书院等众多书院,“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文教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书城不夜”的优秀历史传承,对后世文化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设立了凉州文化研究院等一批文化研究机构,举办了凉州文化论坛和凉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一批文化节会,出版了《话说五凉》《中国马文化》等一批文化研究著作,恢复了李铭汉等一批名人故居,实施了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凉州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和弘扬达到新的学术高度,凉州文化品牌形象得到全面展现,有力提升了武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