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40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谱写着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
记者 耿进霞
我现在是在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瞭望塔上,从这儿看去,远处祁连山下延伸而来的绿色林带尽收眼底。 一块块长势喜人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令人惊叹。 在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八步沙的树木长起来了,柠条、梭梭、花棒等汇聚成的沙漠林带,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为大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是八步沙林场建场40周年。回望40年走过的治沙路,八步沙“六老汉”凭着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守护家园的共同信念,用一把把黄草锁住黄龙,用一棵棵树苗筑起绿色屏障。40年来,八步沙林场持之以恒向荒漠与贫困发起挑战,誓把“黄龙”变绿洲,用生命与汗水,铸就了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副厂长、第二代治沙人 石银山
经过我们三代人的艰苦努力,我们封沙育林草面积达到了43万亩,植树造林是25.2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先后承包治理了八步沙、黑岗沙、麻黄塘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风沙线由原来的土门镇的附近向北倒退了20公里,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
记者 耿进霞
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由省文旅集团筹资,启动实施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将八步沙打造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生态治理研学为主的红色教育基地,以生态治理样板区、沙生植物观光区、特色餐饮服务区等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探索旅游与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新路径,让游客切身感受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 白炆甲
对于我来说是一场非常生动的教育课,我要把“六老汉”的愚公精神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以后返回家乡,投身于生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治沙脚步的不断延伸,八步沙林场融合发展,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综合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的目标。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第三代治沙人 郭玺
注册了八步沙“溜达鸡”商标品牌。 目前,“芙蓉凰”长寿鸡存栏1.5万只、“溜达鸡”存栏3万只,经济效益良好。 探索防沙治沙与培育富民增收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沙化土地1.25 万亩,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1万多亩,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2019年以来,武威市把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作为新时代武威精神,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为榜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都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故土增绿添翠,打造环绕武威的“绿色长廊”。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 第二代治沙人 郭万刚
两年来,我们完成退化林分改造项目2万亩、建设蚂蚁森林2万亩、完成防沙治沙7000亩,目前八步沙的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我们将继续发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把没有治理完的沙化土地治理好,让我们的人民群众过上安居乐业、山清水秀的好日子。
全媒体记者 李晓天 王炳智 耿进霞 甘曜毓
(武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