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说陇史】诗词中频繁露脸,“凉州”从何处来?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复说陇史】诗词中频繁露脸,“凉州”从何处来?

文/驻网作家 张克复

西汉初立,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承袭秦制。中央王朝直接管理郡国,郡下设县、道。郡守俸禄二千石、居二品,位高权重。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骄纵不法的地方豪强,导致中央集权削弱。为此,汉武帝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了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汉初,废除了职掌一郡的监察御史,改由丞相随时派人到地方巡行。从汉景帝开始,逐步收回诸侯王的治郡权和官吏任免权,将郡国直接置于中央统辖之下,开始对地方派驻专职监察官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郡国分为13部,每部派刺史一名,按时周行郡国,检举不法官吏和豪右。13部中大部分按《禹贡》所定州名,称作某州刺史部,因而习惯上称13州。征和四年(前89年),在近畿7郡设司隶校尉一官,行监督职责,全国监察区增加到14个。

今甘肃境陇右、河西地属凉州刺史部。武都郡和广汉郡的阴平道(今文县)属益州刺史部,北地郡(今庆阳市)属朔方刺史部。

部刺史官品不高,仅六百石,但他是奉诏按察,权力很大。在朝廷规定的“六条问事”中,除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外,其余五条均是督察郡国二千石官吏的。这种官小而权重、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承继。汉成帝(前32年—前7年)以后,刺史兼掌军事和民政,刺史部演变为一级行政区。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将州刺史改为州牧,州成为郡之上的一级政权。今甘肃大部属凉州,治陇县(今张家川县),后迁冀县(今甘谷)。

汉初,郡县设置承秦制,在陇东、陇西设陇西、北地郡。元狩二年(前121年)置武威、酒泉二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置天水郡(治今通渭),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今宁夏固原);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通西南夷,置武都郡(治今西和);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从天水、陇西、武威三郡析置金城郡;另有阴平道属广汉郡。省境内共有11个郡,辖125县、道。

东汉,省境内属凉州(建安中改为雍州),共辖10郡、2属国、98县、道、候官。10郡即武都、陇西、金城、汉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2属国即张掖属国(今甘州区东北)、居延属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建安年间,又析置南安、西郡,并析出鹑觚县,划入新平郡(今陕西境)。省境南部之阴平郡属益州。

西汉的郡县设置对此后甘肃行政区划的大致确定有深远影响。根据《汉书》记载,除阴平道外,各郡人口、辖县分别是:

武都郡,51376户、235560口。辖县9:武都(治今西和县南洛峪一带,郡治)、上禄(治今西和县上六巷乡)、故道(治今陕西凤县东北)、河池(治今徽县银杏树乡)、平乐道(治今康县平洛镇)、沮(治今陕西略阳东)、嘉陵道(今陕西略阳县北)、循(修)成道(治今成县镡坝乡)、下辨道(治今成县城关镇西北)。

陇西郡,53964户,236824口。辖县11:狄道(今临洮县,郡治)、上邽(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安故(今临洮县南)、氐道(今礼县西北)、首阳(今渭源县)、予道(无考)、大夏(治今广河县城西阿力麻土),羌道(治今舟曲县境内)、襄武(今陇西县)、临洮(今岷县)、西(治今礼县盐官镇)。

金城郡,38470户,149648口。辖县13:允吾(郡治,治今青海民和,一说今甘肃永靖)、浩门(治今永登县河桥乡)、令居(治今永登县西北罗城滩)、枝阳(治今永登县苦水镇)、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区)、榆中(今榆中县)、枹罕(治今临夏县双城)、白石(治今夏河县麻当)、河关(治今积石山县大河家西)、破羌(今青海乐都县老鸦城)、安夷(治今青海西宁市东平安驿)、允街(今永登县南古城湾)、临羌(治今青海湟源县东)。

夏河县汉八角城遗址

夏河县汉八角城遗址

天水郡(后更名汉阳郡),60370户,261348口。辖县16:平襄(今通渭县,郡治)、街泉(治今张家川县弓门镇东)、戎邑道(治今秦安县城东)、望垣(今天水市秦城区中滩乡)、罕幵(今天水市麦积区北道埠)、绵诸道(今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阿阳(今静宁县威戎镇西南)、略阳道(今秦安县陇城西)、冀(今甘谷县)、勇士(今榆中县北)、成纪(治今静宁县治平镇)、清水(今清水县)、奉捷(今清水县境)、陇(陇县,治今张家川县城南)、獂道(今武山县桦林乡)、兰干(今渭源县境)。

武威郡,17581户,76419口。辖县10: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张掖(今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武威(今民勤县红沙梁乡,郡治)、休屠(治今凉州区四坝乡)、揟次(治今古浪县土门镇)、鸾鸟(今永昌县水源乡北)、扑擐(今古浪县大靖城北)、媪围(治今景泰县芦阳镇吊沟)、苍松(今古浪县南)、宣威(治今民勤县大坝乡)。

张掖郡,24352户,88731口。辖县10:觻得(今张掖市甘州区,郡治)、昭武(治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删丹(治今山丹县霍城乡)、氐池(治今民乐县李家寨乡)、屋兰(治今张掖市甘州区碱滩乡)、日勒(治今山丹县城南)、骊靬(治今永昌县西南)、番和(治今永昌县焦家庄南)、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显美(治今永昌县六坝乡)。

酒泉郡,18137户,76726口。辖县9:禄福(今酒泉市,郡治)、表是(治今肃州区屯升乡)、乐涫(治今肃州区下河清乡)、天䧇(治今玉门市昌马)、玉门(治今玉门市赤金镇)、会水(今金塔县东)、池头(治今玉门市花海乡)、绥弥(今酒泉市东)、乾齐(今玉门市玉门镇东南)。

汉东大湾城遗址

汉东大湾城遗址

敦煌郡,11200户,38335口。辖县6:敦煌(治今敦煌市西,郡治)、冥安(治今瓜州县锁阳城)、效谷(治今敦煌市郭家乡东北)、渊泉(今瓜州县河东乡)、广至(治今瓜州县踏实乡)、龙勒(治今敦煌市南湖乡)。

安定郡,42725户,143294口。辖县21:高平(今宁夏固原,郡治)、复累(今宁夏境)、安俾(今宁夏固原北)、抚夷(今镇原县东北)、朝那(今平凉市西南)、泾阳(今崆峒区西北)、临泾(治今镇原县上肖镇)、卤(无考)、乌氏(治今崆峒区)、阴密(今灵台县西南)、安定(治今泾川县城北)、参龻(音亦,今庆城县北)、三水(治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阴槃(治今泾川县窑店)、安武(治今镇原县南川乡)、祖厉(治今靖远县城西)、爰得(今泾川县东南)、眗卷(今宁夏中宁县东)、彭阳(治今镇原县彭阳)、鹑阴(治今白银市平川区)、月氏道(今宁夏隆德县北)。

北地郡,64461户,210688口。辖县19:马领(治今庆城县马岭,郡治)、直路(治今陕西富县直罗镇)、灵武(今宁夏银川市北暖泉)、富平(治今宁夏吴忠市西)、灵州(治今宁夏永宁县城)、昫衍(今宁夏盐池县)、方渠(治今环县曲子镇)、除道(直道南端,今陕西境)、五街(无考)、鹑觚(今灵台县东)、归德(今陕西吴旗县)、回获(无考)、略畔道(治今合水县城北)、泥阳(今宁县东南)、郁郅(治今庆城)、义渠道(治今合水县何家畔乡)、弋居(治今宁县政平)、大要(治今宁县城)、廉(治今宁夏银川市区)。

朝那后湫

朝那后湫

广汉郡,在甘肃境辖1道:阴平道(治今文县城西北)。

汉王朝推行郡县制,使甘肃境内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河西、陇南纳入到中央政府统一的管辖之下,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史书描述当时甘肃的情况是:天水、陇西、安定、北地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百姓修习战备,崇尚勇力,良家子多选送羽林,名将多出。武威以西,百姓多迁徙而来,风俗各异,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土地大量开垦,谷价常贱,军粮饶足,商业贸易繁荣。

陇南地区设置武都郡后,关中、陇西、汉中一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农牧业经济发展很快,商业贸易繁荣,川蜀的食盐、蜀锦、茶叶通过阴平、嘉陵集于武都(下辨)分销关中、陇西、河西,陇南成为秦陇沟通川蜀的交通要道。陇南地形复杂,峡谷纵横,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生活在这里的羌、氐、 汉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栈阁、伸臂木梁、悬索等桥梁技术,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历任武都太守如阿阳(今静宁)人李翕、虞诩等大都勤政爱民,以博爱德义化解民族矛盾,使这里年谷屡登,百姓有蓄,麦粟价低。李翕率众开通了郡西峡道,虞诩开通了郡东至嘉陵江的航道,对陇南地区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