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赏析
西夏人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等。对于“天”的崇拜是党项人最早的宗教观,随着党项人的内迁,其宗教信仰的内容也不断增加,西夏党项人信奉鬼神,崇尚巫术。至党项人内迁到河西、陇右地区后,佛教开始传播。西夏立国后,统治者推行“以佛治心”的国策,将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在西夏盛及一时,西夏王权与之紧密结合。
随着佛教典籍的输入及西夏文字的创制,西夏开始大规模翻译和刊印佛经。从景宗元昊起到崇宗乾顺止,仅五十多年时间,共译成三千五百七十九卷西夏文大藏经,就其译经速度来看,在我国乃至世界译经史上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用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大规模翻译佛经,除藏文佛经外,西夏文大藏经是最早的一种。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盛行。藏文佛经被译成西夏文和汉文,藏族僧人备受宠信。西夏又开历史先河,首次封设帝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在西夏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作为历代北中国佛教传播中心的武威,佛教继续保持着空前发展的局面,成为西夏重要的佛教中心。从目前考古发现西夏、汉、藏文佛经、碑刻,反映了西夏佛事活动和崇信佛教的盛况和文献记载来看,西夏时期武成的寺院广布,塔庙林立,是右厢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据《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载:“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仿佛有存者,无不必茸。”主要寺院有护国寺、金刚亥母洞石窟寺、天梯山石窟寺、小西沟岘修行洞等。
西夏人在信奉佛教的同时,也信奉道教,道教是西夏的第二大教,但是其影响远不及佛教。道教中融入的人鬼神灵、自然崇拜以及巫术卜筮等,正是西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解开自然谜团时,所采用的解脱手段,这种思想上的认同感使得西夏人无法排斥道教的浸润。武威天梯山石窟的发愿文讲到龙鬼、星宿之事、张义修行洞出土的占卜辞、医方以及西夏碑文中的“天地堙祀”、“宗庙祭享”、“星使”、西郊林场出上的木板画 “大关”、 “大六”、 “蒿里老人”等都反映了西夏人信奉道教的真实状况。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是一座坐东向西的"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西夏博物馆从馆藏的众多西夏文物中精选150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现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又通过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