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不绝书凉州 多彩年俗话武威

文史不绝书凉州 多彩年俗话武威

文/杨文远

武威,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聚居着汉、藏、回、蒙古等38个民族,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后,汉武帝设四郡据两关,长安进入河西走廊第一郡即武威郡,意在彰显大汉王朝武功军威。武威自此得名,之后,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郡置府,致力经营。

春节期间,凉州戏曲、攻鼓子、舞狮等民俗社火进城拜年。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春节期间,凉州戏曲、攻鼓子、舞狮等民俗社火进城拜年。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三国时,武威置凉州,成为全国十三州之一。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在这里建都,有“大五凉”之称,创造了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

隋、唐300年间是凉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长安以西凉州最大,凉州也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重镇,产生了以边塞诗为代表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自此,《凉州词》成了中国诗歌精神一个恒久性的热词,当然,凉州也成为中国文化坐标中的一块高地。

宋朝时期,凉州是西夏的陪都。

元朝时,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留存至今,寺内古塔巍然屹立。

明、清时期,分别在这里设置凉州卫和凉州府,有“小五凉”之称,“塞上江南银武威”始称于这一时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武威为中心形成的凉州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彩、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

实际上,进入了腊月,武威的年味便渐渐浓起来,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年俗味道。

武威市文化馆特为精准扶贫帮扶点送书画年历、春联、“福”字,表达新春祝福。武威市文化馆供图

武威市文化馆特为精准扶贫帮扶点送书画年历、春联、“福”字,表达新春祝福。武威市文化馆供图

武威俗语云:“过了二十三,过年还有六七天”。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奠“灶神”,因此,要把灶台打扫干净,献供时毕恭毕敬。除纸蜡香火外,祭奠灶神的供品,最重要的是“灶干粮”,也就是一种烤熟的小馍馍。

腊月二十四,各家各户都开始打扫房屋院落和浆洗衣被,武威俗称“掸尘扫房子”。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各家各户开始发面做馍馍,腊月二十六,武威人便开始炸喜欢吃的油果子、麻花,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开始杀猪炖年肉。

大年三十,武威和全国各地一样,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画子(门神),放鞭炮,辞旧迎新。当地群众还有“上坟”(祭奠祖坟)、“请先人(先祖)”以及吃水饺、烩菜的传统。

除夕夜,武威人有“熬夜熬福”的习俗,通俗地讲,就是睡得越晚,来年的福气就越多。等到零点的钟声响起,孩子们就到院子里放鞭炮,然后,长辈们就开始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清晨,武威乡间有“出行”的习俗。一大早,各家各户纷纷携带酒肴、香火等祭祀“芒神”的祭品,赶着圈养的牲畜,到田野里,摆上祭品、燃着香火,公推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念诵祈祷神灵保佑出行大吉、人畜兴旺之类的祷辞。祷毕,大家纷纷燃放鞭炮,并燃起一大圈事先堆好的柴草,柴草里还藏有鞭炮,男女老幼绕着火堆顺时针转几圈,再逆时针转几圈。这一习俗在多数地方至今还保留着。

大年初二开始,武威人开始带着礼物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般来说,初二是女婿看望岳父岳母、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初三日,再去舅舅家拜年。

正月初五,走亲戚告一段落,人们又待在家里举行送“先人(先祖)”仪式。大意是把大年三十请回来的“先人(先祖)”送回去。

正月初六,正是年味最浓的时候,三亲六戚都已拜完,乡镇里凉州社火就陆陆续续闹了起来。社火前之所以加一“闹”字,除了表示热闹、喜庆之意外,按照武威民间传统,天地万物在整个冬天都处在“冬眠”“蛰伏”状态,新春虽到,但地气及万物尚未复苏,通过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这一闹,将天地唤醒,带来好年景、好收成。尤其是到了正月初九这天,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也是乡镇社火进城汇演的日子,高跷、戏曲、攻鼓子接踵而至,会一直闹到上元节。

凉州社火最为壮观的表演要属四坝镇的攻鼓子,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使观者更能感受到西北人的狂野与洒脱。

凉州攻鼓子热火朝天闹新春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凉州攻鼓子热火朝天闹新春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武威民间把上元节俗称元宵节,和其它地方一样,也要举行盛大的灯会,称之为闹花灯。

闹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这个习俗源自汉朝,后流传到凉州。唐代薛用弱撰写的《集异记》记载了一个传说,内容是唐玄宗曾夜游西凉,观看西凉灯会,称赞西凉府灯会的盛大。足见凉州闹花灯的热闹程度。

武威戏曲、社火闹新春 武威市文体和广电旅游局供图

武威戏曲、社火闹新春 武威市文体和广电旅游局供图

每年元宵节,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白塔寺、永丰镇“普康田园综合体示范园”都要举办大型灯会,观赏花灯的群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在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群众大都要在元宵节这一天到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前闹社火,以此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凉州攻鼓子“闹花灯”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凉州攻鼓子“闹花灯”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供图

而在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乡亲们则有在元宵节诵念“凉州宝卷”的习俗。凉州宝卷的正式名称是“河西宝卷·武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宝卷是集“说、唱、吟、和”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演唱形式是韵白结合、边说边唱,内容主要是教化人们敬畏天地、行善积德、孝敬父母长辈、守信尽忠、斥恶扬善。

元宵节一过,整个春节就算喜气洋洋地过完了。对于武威人而言,当地人在正月十六这天还有“游百病”的习俗,据说到佛寺、道观一带游一游,可怯病消灾。对农家而言,既可到这些地方一游,祈求一年身体健康,又可置办好农用家什,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