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雷台汉墓 沉睡着“千年雄师”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三代同堂”的雷台汉墓 沉睡着“千年雄师”

一匹马奔跑着——也许是汉武帝骑的马

也许是卫青骑的马

也许是霍去病骑的马——一个被风吹散的人

日日夜夜在天上寻找自己

留下一匹马奔跑着

渐渐变成铜

多年前,诗人阳飏写下了这些诗句,描写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的“飒爽英姿”。

相传武威雷台是祭祀雷神的地方,如今能看到的是长方形夯筑土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台上的雷祖观是明代天顺年间建筑。

武威雷台景区正门 杨艺锴 摄

武威雷台景区正门 杨艺锴 摄

清乾隆时期《重修武威县志》记载:“灵钧台,城北,晋张茂筑”。有专家据此认为灵钧台就是雷台。

灵钧台为河西走廊道教圣地,现存建筑有三星殿、北斗七星殿、雷祖殿等。

雷台中间为晋朝的台基,台基上是明朝的建筑,最下面则是汉朝的墓葬,故有人“戏称”雷台为“三代同堂”。

小小雷台竟然叠压了厚厚1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雷台汉墓的发掘,还得从1969年说起。这一年,武威当地农民在雷台开挖地道时,发现了这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

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

雷台汉墓墓道 杨艺锴 摄

雷台汉墓墓道 杨艺锴 摄

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墓室顶端呈拱形,由序列整齐的砖块堆砌而成,砖石之间凭借力学作用相互支撑。

让专家感到惊叹地是,近2000年来,这座汉墓历经无数次地震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墓葬中出土了金、银、玉、陶器等文物231件,古钱币近3万枚,铜车马仪仗俑99件。

这是迄今中国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

车马仪仗铜俑中的几十匹铜马,造型优美,形态多样,有矫健刚毅的千里马,也有肥壮彪悍的驾车马。有的跳跃腾起,有的昂首前进,有的驱车驾辕,形成了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宏大场面。

铜车马仪仗队再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景,无名工匠的智慧和创造让人叹为观止,这也足以表明汉代青铜雕铸艺术、群体铜雕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车马仪仗铜俑被史学界称为“地下千年雄狮”,成为研究汉代西部政治、文化、军事的重要文物。

雷台景区内的仪仗俑是整体放大6倍供游客参观的复制品。

雷台景区内的仪仗俑 杨艺锴 摄

雷台景区内的仪仗俑 杨艺锴 摄

当然了,在雷台汉墓所有出土文物中,铜奔马的艺术价值最高。

铜奔马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重7.15千克,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飞鸟,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原件现珍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1971年,郭沫若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看到铜奔马,惊叹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马吗?”,并为其定名为“马踏飞燕”。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赵广田 摄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赵广田 摄

1973年至1975年,铜奔马先后到法国、日本、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

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4年,武威人民选定铜奔马为武威市城标。

1996年,铜奔马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1年,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铜奔马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有专家认为,铜奔马的造型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是“天马”从西域引入后,马种改良的具体写照。

越过天马身上的斑斑陈迹,我们仿佛又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仿佛看到了狼烟四起、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仿佛听到了军旗猎猎、号角连天、英雄高歌。

关于天马,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

古大宛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国贰师城,位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也有说是今吉尔吉斯共和国西南部的马尔哈马特。

雷台景区内的“马踏飞燕”标志建筑 杨艺锴 摄

雷台景区内的“马踏飞燕”标志建筑 杨艺锴 摄

汉武帝时期,汉朝正与匈奴作战,急需改良马种。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遣特使持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求马。然而大宛不仅不肯,反而杀了汉使,抢走了财物。汉武帝怒火中烧,遂拜舅子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讨伐大宛。李广利第一次讨伐历时两年,伤亡惨重,兵败敦煌。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春,李广利率大军再次攻伐大宛。大宛一些贵族见贰师将军这次来者不善,于是联合起来杀掉大宛国王,并献出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

李广利凯旋而归。

汉武帝得到汗血宝马后,异常高兴,遂作《西极天马之歌》赞之。汉武帝喜爱天马的故事也逐渐在中原大地流传开来。

《汉书·地理志》记载:“地广民稀,水草以畜牧,故凉州之畜天下饶。”

武威因“凉州畜牧甲天下”而成了良马的交易、繁殖基地,而且武威郡地处汉朝河西前线,水草丰美,遂成为养殖繁衍天马的重要场所之一。

当时的民谣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自此,天马的故事不时见于文人墨客的笔端。

唐代诗人李白在《天马歌》一诗中写道:“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

杜甫在《房兵曹胡马》也有“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的诗句。

到了宋代,汗血马已非常稀缺。因为司马光也写过一首《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细想,就连司马光这堂堂一朝宰相,看一眼汗血马尚如此之难,能有多少天马?

元朝以后,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记载。

汗血宝马缘何消失,有专家认为,杂交与改良过程是其消失的主要原因。

至于为何在武威雷台汉墓中发现以天马为原型铸造的铜奔马,至今依然是个千古之谜。

当然,雷台汉墓留给我们的谜团还有很多:它真正的墓主人究竟是谁?雷台确是晋张茂所筑的灵钧台?是先有墓后有台,还是先有台后有墓?铜奔马的设计师又是谁?还有待研究者逐步揭开谜底。

近年来,依托雷台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武威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早在2018年即开工建设。项目主要对雷台观和汉墓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建和提升改造,建设汉文化历史博物馆、天马博物馆、凉州诗词博物馆、天马博览园、凉州诗词园等特色园区,配套智慧旅游系统,分为遗址保护区、文化场馆区、文化体验区、服务配套区四个功能区域、21个景点观赏区,该综合体项目意在把雷台扩建为一处颇具规模的集休闲和娱乐参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