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赶集是种啥体验?兰州新区带你解锁
甘肃
站内

“云上”赶集是种啥体验?兰州新区带你解锁

原标题:《今日聚焦》——赶集赶出新感觉(三)新区年集“新”味足

自动播放

赶一份烟火气,过一个吉祥年

“花”式迎新年,“云上”来赶集

新春佳节,要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就是集市了。今年“年货季”,消费市场活力四射、新潮澎湃。一头是各地市集、年货展销会人头攒动,传统的年味依旧浓郁热烈;另一头是培育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成为商家共同发力点,各类主打互动式体验的新型消费频频“吸睛”,为新生代消费者呈现满满的“仪式感”。在兰州新区,传统的年货集、新型的鲜花集、云上集,这两天都十分热闹。

震天的锣鼓、欢快的舞步……在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年货大集上,年味的氛围感十足。干果、农产品、新年饰品、冒着热气的小吃摊……念念不忘的年味在这里应有尽有,“烟火气”因此变得更加具体。

来这里赶集的市民,不少都是原来西岔镇西岔村的村民。随着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的成立,大型综超、商店进驻西岔,但是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赶集。

较低的物价、热闹的氛围。集市成为了“从前时光慢”的具象,这是商超难以替代的,也是人们怀念集市、热爱集市的原因所在。方建菊原先是西岔村的村民,三年前,他们全家从西岔村搬入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山子墩小区的安置房。从平房变楼房,从村民变市民,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但不变的是一家人心中最传统的年味。

糟肉、麻辣肉、扣肘子……这是老兰州人记忆当中年的味道,当然也是方建菊家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从集市上购买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煮到7成熟,再切成薄片,用红腐乳或辣酱及其他调料调配成料汁后,均匀地裹在每片五花肉片上,而后装碗、上笼蒸,待到肉质软糯时,方可出锅。一碗碗糟肉、麻辣肉……是方建菊家不可缺少的仪式感,也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满足。

过年赶集,置办年货,既是为了准备餐桌美食,也要选购好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大集上,印有“甘小饴”字样的特色农产品礼盒,深受市民的喜爱。

这些印有“甘小饴”字样的农特产品,都来自于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的秦东农投。公司建成日光温室948座,并配套菌棒生产工厂、食品加工车间以及5万吨库容量冷链物流基地,年产食用菌5500吨、菌棒1000万个以上。过年期间,他家的食用菌更是销售火爆。

销售市场火爆,采摘工们就十分忙碌。这里的采摘工大多都是来自于周边乡镇的村民,还有不少是舟曲避险搬迁至兰州新区的村民,他们也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线下销售市场火爆,线上平台的订单更是爆棚。晏博是兰州新区秦东农投公司党群部部长,他也是一名“网红”。不同于其他的网络主播,晏博热衷于拍摄短视频,将公司的产品融入到一个个小故事里,不仅推销了产品,更是赚足了流量。今年过年,晏博在直播和短视频中加入春节的元素和创意,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逛大集,集市里的年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翻新”了,除了常备的干果、零食、水果等这些“硬年货”,花卉绿植也成为年货清单上的“座上宾”。在兰州新区农投花卉交易中心,各色各样的年宵花开的正好,迎来了一波买花热潮。

南雅婷之前在外打工,正是瞅准了兰州新区花卉交易中心这个市场,她在这里设立了蝴蝶兰的摊位。今年春节,她也收获了一波“鲜花经济”。

当鲜花成为年货“标配”,被装点的既是热闹欢腾的佳节年味,更是缤纷多彩的幸福生活。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的玻璃智能温室里,这里的花卉都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自动化智能管控”种植模式,实现了全季节、全天候生产。这里鲜切花年产量可达1亿枝、各类盆花120万盆,填补了西北花卉市场的空白。

有了花卉交易中心这个市场,也有了花卉生产基地,如何打开知名度是兰州新区农投集团遇到的新难题。今年春节期间,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在各种网络平台,开通线上直播销售。不同于其他直播间,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将直播的场地设在花卉产业基地的4号智能温室里,消费者在买花的同时,就可以从主播的身后,看到工人们分拣鲜花的场景。

网上下单,快递到家,从包装到运输再到消费者的手中,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鲜切花的品质。

如今,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销售,让产自西北地区的鲜切花销往全国各地。在打开了知名度的同时,也让这里的鲜花集市,一年四季都很热闹。

新需求带动了新消费,如今的集市早已不仅仅是童年记忆里的那份烟火气,而是贴上时代发展的标签。兰州新区在今年年货节期间,打造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真正做到群众得实惠、商家有效益、消费快升温。

传统的年货集,新型的鲜花集,还有潮流的云上集,年货消费从“囤量”到“求质”、从商品到服务、从消费到体验,消费升级似乎正在年关集中展现。新消费时代下的春节新面貌欣欣向荣,同时也承载着兰州新区市民对新年美好的期盼,映射着这座崛起于荒滩的新城越来越好……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