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深挖“土特产”
图为武威市一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资料图)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0日电(闫姣)“我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10日,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甘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通过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持续壮大甘肃优势产业。
挖掘“土”的资源
“土,就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胡昌升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甘肃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叫得响、品质佳、卖得好的名优物产,比如兰州高原夏菜远销粤港澳,静宁苹果品质领跑全国,陇南橄榄油出口地中海“故里”,定西道地药材名扬天下。
甘肃拥有除海洋、岛礁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类型,潜在可开发土地面积大,气候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民俗民居交相辉映,乡土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图为平凉市的苹果(资料图) 魏建军 摄
近年来,甘肃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比如甘南的全域旅游、陇南的美丽乡村游、河西的沙漠戈壁游,都是旅游的金字招牌。
中新网记者此前走访甘肃各地时注意到,在甘南州合作市俄合拉村,藏家村寨错落有致,成为旅游标杆村,夏季时“一房难求”;在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福坝村,每一座宅子都是一个“打卡地”,老旧仓库变成时尚咖啡馆,闲置老宅变成民宿客栈供游客居住。
胡昌升说,对这些宝贵的乡土资源,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在科学保护中提升原生态价值,用心用情保护乡土资源,尽心尽力保持原汁原味,千方百计留住土乡土色,避免“一窝蜂”、同质化,避免盲目追赶潮流、刻意仿造景观,通过坚守和传承彰显“土”的价值。
放大“特”的优势
“‘特’,就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彰显甘肃特色。”胡昌升表示,要放大特色优势,必须跳出甘肃看甘肃,跳出甘肃发展甘肃,正确审视自身特点,准确研判市场环境,有效对接国际国内消费需求,打造凸显甘肃优势,广大消费者认可、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特色产品。
在临夏市,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正式投入运营,满产每天将会有20万枝优质级鲜切玫瑰走向全国,预计年产值将达到上亿元,帮助产业工人年收入达4.5万元,实现增收致富。
“我家住青寺村,之前在家务农,没有固定的收入,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么好的产业,每个月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我很满意。”鲜花港工作人员拦丽丽说。
放大“特”的优势,还在于要着力塑造规模优势。胡昌升称,就养殖业来讲,目前甘肃的规模还不够大,要突出牛羊猪鸡奶草六大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分片区打造产业带;就种植业来讲,要把握好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戈壁生态农业。
提高“产”的效益
“‘产’,就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胡昌升说,要延链条、拓产业。把一、二、三产业贯通起来抓,坚持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补齐精深加工短板,配套发展现代农业设备、农村包装储运、冷链物流、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产业,推动产业链强筋壮骨、延伸增效。
记者1月上旬走访酒泉市肃州区时注意到,该区借助科技力量延长制种业的产业链。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付秋峰介绍说,目前企业已布局制种研发、育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图为临潭县八角镇乡村旅游一处风景(资料图) 高展 摄
胡昌升还说,要聚集群、强产业。把建设点带产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资源要素和各类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大园区、促进大加工、发展大产业,走高效集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全区共引进培育种子企业151家,常年稳定制种面积30万亩,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以上,产值30亿元。”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芦克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步,园区争取5年内将科研中心打造成国家级种子实验室。
相关新闻
新甘肃:胡昌升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铆足干劲加快农业强省建设,躬身笃行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1月10日上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胡昌升出席并讲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月1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胡昌升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铆足干劲加快农业强省建设,躬身笃行造福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主持会议。
会议总结了去年以来全省“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会议指出,经过多年接续努力,我省“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历史性转移,农业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乡村建设进入加快补齐短板的机遇期,城镇乡村进入协同融合发展的突破期,正在向建设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迈进。
会议明确了建设农业强省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提出了2023年、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建设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强调在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躬身实干,准确把握规律性认识和原则性要求,集中各方智慧,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合力。
会议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聚焦“守底线”,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在精准监测帮扶、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上下功夫,着力在耕地提升、种子种质、大类品种、多元供给等方面用力气,持续夯实“三农”基石。要聚焦“土特产”,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要聚焦“能致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强化技能培训促增收,强化利益联结促增收,强化政策扶持促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聚焦“现代化”,村庄建设突出积极稳妥,人居环境突出治污治乱,设施服务突出延伸增效,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在农村就能基本过上现代生活。要聚焦“增活力”,进一步优化科技供给、深化农村改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聚焦“强保证”,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协调配合、干部培训、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督查考核等机制,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会议对近期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提出要求。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扎实做好春节期间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应,高度重视农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问题解决力度,深入开展冬季欠薪整治行动,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
石谋军、朱天舒、程晓波、孙雪涛、刘长根、张锦刚、张永霞、张伟参加会议。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县一级。
相关新闻:【金句海报】抓好“六个聚焦”,甘肃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设计:王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