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夏一绝:雕刻葫芦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临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这一块秀丽而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积淀着多彩的民族文化。临夏民间文化灿若群星,雕刻葫芦艺术则是其中的一颗亮星。临夏葫芦雕刻艺术雕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雕刻葫芦融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被称为“临夏一绝”。

二、发展现状

马耀良先生起初在临夏华寺街开了一间小铺子,专事绘画、装裱和葫芦雕刻,首开临夏雕刻葫芦的先河。但因当时国家积弱,人民生活贫困,民间工艺人备受鄙视,老先生从艺非常艰辛,生活也时常捉襟见肘。当年对雕刻葫芦如痴如醉的马耀良,一见到葫芦就爱不释手,他反复临习、琢磨、钻研,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那时,为了选购到自己创作时合意的葫芦胚子,他专门从临夏乘坐大班车到省城兰州,又转车到葫芦产地的皋兰县,专程去选购合适而价廉物美的葫芦胚子。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大为改善,民间艺人的地位也得以提高,身怀绝技的马耀良先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与他的雕葫芦一起获得了新生。1964年临夏成立了工艺美术社,马耀良受聘为技工,从事玻璃画、葫芦雕刻和技术指导,他开始培养葫芦艺人。1982年,他的13枚葫芦雕刻作品参加武汉全国展览会,受到好评。次年参加广交会,作品被列为国家出口旅游工艺品。1993年他被甘肃二轻局授于“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在当时是临夏唯一受此美誉的人才马耀良先生不仅在绘画雕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精通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酷爱秦腔艺术,善于书画装裱,知晓天文地理,是一位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可敬可爱的人才。1984年,临夏工艺美术公司成立。 

2005年,临夏州政府秘书处和州文化出版局编辑出版了《临夏雕刻葫芦画册》,12月成立了以戴耿、韩季安、陈有霞为名誉会长,马耀良任会长,鲁永奋、马世贤、张作良、苏廷忠任副会长,毛雄祖任秘书长的临夏州葫芦艺术协会。办公地点设在临夏州科学宫四楼。这是临夏州第一家民间协会组织,是民间葫芦雕刻艺人的“娘家”。协会成立后立即进行了组织协调、摸底统计等工作,开展了人员培训、艺术研讨、咨询服务等活动。从而使我州的葫芦雕刻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使临夏州葫芦雕刻艺术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马耀良被选为为临夏州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次年临夏雕刻葫芦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耀良先生被晋升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2007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在临夏市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了由临夏州文联、临夏州旅游局、临夏市文联主办,临夏州葫芦艺术协会、临夏市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葫芦艺术“牡丹奖”评选和展出活动。临夏葫芦艺术“牡丹奖”是临夏州组织评选的州级工艺美术最高奖项。此次活动共征集到30多位作者的雕刻、烙绘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葫芦作品100多件。共评选出“设计创新”奖10名,优秀奖5名。其中,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创作设计”奖一名。2008年5月马耀良、马世贤被甘肃省文化厅公示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7月7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兰州站传递活动中,临夏州葫芦雕刻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二级工艺美术大师张作良创作的5个刻有奥运吉祥物福娃的葫芦,被兰州奥运火炬传递组委会选中为特色礼品,并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此活动的过程在电视上得到了很多地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临夏亚腰葫芦”。为了让更多地人了解并掌握葫芦雕刻技艺,临夏州葫芦雕刻协会先后办了两期葫芦雕刻技术培训班。临夏县在职业学校和桥寺乡也先后举办了多期葫芦培训班,为当地农民培养了一技之长。临夏雕刻葫芦业内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像甘肃省中国工艺美术特级大师马耀良,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马世贤,二级工艺美术大师张作良、唐占鸿、康健林、杨永龙,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得主高宝福、王春雷,二等奖得主江明海等这样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临夏州把葫芦雕刻等一批民间艺术作为促进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特色产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和下发了《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由主管州长为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印发了《中共临夏州委关于培育壮大特色经济的意见》,对葫芦雕刻提出了突出地方特色、突出观赏性、突出收藏价值、便于携带,创新葫芦雕刻图案设计,丰富其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反映民族风情、民间传统文化的产品,使之向“小产品、大市场”的目标发展,重点培育临夏市和临夏县的生产加工基地的要求。目前,临夏市工艺美术公司和临夏县桥寺乡江川村成为临夏州葫芦雕刻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每年生产加工葫芦雕刻20万个,收入达1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兰州、内蒙古、四川、西安、云南、北京等地。随着市场对调刻葫芦作品需求量的增大,临夏从事雕刻葫芦的人员逐年增多,现全州有300多人从事葫芦的种植、雕刻及销售。据了解,全国从事专业雕刻葫芦的人员中临夏就占了近一半。涌现出了像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马耀良等一大批葫芦雕刻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已成为临夏葫芦雕刻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他们的作品都很抢手,一般都是供不应求。临夏县桥寺乡共有8个村、102个社、2680户、12832人,人均耕地不足1.2亩,人闲地少,闲散劳动力过多,使得不少人学会了葫芦雕刻技艺。葫芦雕刻已成为桥寺乡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其中江川村,雕刻葫芦已成为该村的一大产业,全村现有80户120多人能从事葫芦雕刻,年刻葫芦8万个,经济收入达60多万元,户均7500元,人均5000元。这正如《民族日报》资深编辑何珂在《葫芦雕刻》一诗中咏道的“大针勾勒,小针刻写,山水人物皆可入画。一瓢拳大珠小的葫芦,竟绽放香逸天下的奇葩。叹赏江川的一帮泥腿子,都是艺术殿堂的大家。”-同时,不少县(市)的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市场、着眼长远,准备开设葫芦雕刻、砖雕、彩绘、木雕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的专业。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对“临夏雕刻葫芦”品牌的打造、宣传不够。临夏葫芦的原材料主要靠外地引进,成本高。材料是工艺美术创造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葫芦雕刻艺术的材料主要就是葫芦,俗称“胚子”。兰州刻葫芦的葫芦主要是在兰州青白石“老砂地”(也称“压砂地”)上进行种植。其要求是现将原来的土砂铲去一层,收拾平整,然后上足粪,再用古河床下的白砂和石子,经过挑选,把砂子和石子依次铺在肥地上。兰州地处西北高原,干旱少雨,这样做具有保墒保肥的作用。临夏雕刻葫芦原材料原来是靠外地种植收购,成本高。近几年在虽然在临夏县河西,东乡县河滩、达板,永靖县刘家峡等地进行种植,但效果不尽人意。 

同时雕刻艺人大多采用家族式、小作坊式进行加工制作,各寻买主小量生产,缺乏合作性,没有形成规模。临夏州内没有专业市场。雕刻人员少,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更少,虽然已办了多期葫芦雕刻培训班,但与市场发展的要求远远不够。尤其是精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的产品式价位低、档次低。(《中国临夏网》)

[责任编辑:张惠]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