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对新疆的小文(化名)一家来说
是刻骨铭心的一天
请往下看
出生仅28天的小文,因持续不退的黄疸和灰白如陶土的大便,被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这是一种棘手的先天性疾病
胆管被无形的枷锁封闭
胆汁无法排出
肝功能迅速恶化
研究表明
若不及时治疗
患儿将在1-2年内因肝硬化
肝衰竭失去生命
其残酷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先天性胆道闭锁
并非罕见病中的“小众”,发病率约为1:5000-1:14000。
目前,葛西手术(Kasai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医生需切除肝门部纤维块,将空肠与肝门部胆管巧妙吻合,恢复胆汁引流。手术时机至关重要,一般建议在患儿出生后60天内进行,以最大程度提高成功率。尽管葛西手术是早期治疗的关键,但它并非万能,许多患儿术后仍需肝移植才能长期生存。
小文的家人在得知病情后
带着她跑遍了当地及周边多家医院
却一次次被“无法治疗”击碎希望
就在他们几近绝望之际
听闻甘肃省中心医院
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
王有亮主任团队
在治疗此类疾病上经验丰富
仿佛看到了曙光
于是,他们毅然踏上从新疆到兰州近2000公里的求医路。
小文的父母带着4.4公斤的宝宝
历经长途奔波
终于抵达甘肃省中心医院
王有亮主任团队在详细了解小文的病情后,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为她实施了腹腔镜检查和葛西手术。
手术台上,医生们凭借精湛的医术,顺利完成肝门纤维块切除和胆道重建手术。
术后第3天,小文排出了黄绿色大便,皮肤蜡黄逐渐消退。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出院时,她的胆红素值从入院时的252umol/L降至34.4umol/L,体重增长至5.4公斤。
看着孩子日渐红润的小脸,小文的父母满是泪水,那是劫后余生的喜悦,也是对医护团队无尽的感激。
这28天的“重生记”,不仅是小文生命的奇迹,更是跨越2000公里的爱与希望的传递,是医疗团队仁心仁术的生动诠释。在与罕见疾病的斗争中,每一个生命的奇迹背后,都凝聚着家人的坚守、医者的担当,以及永不言弃的信念。
科普时间
何为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期严重的肝胆疾病,因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无法排出,引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
其发病率约为1:5000-1:14000,亚洲国家高于欧美,女孩多于男孩。常见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宫内病毒感染有关,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若不治疗,患儿多在1岁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并发症死亡。
早期识别:家长如何发现异常?
黄疸:出生后2-3周出现,逐渐加重(皮肤呈金黄色甚至褐色),不同于生理性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
大便颜色:从正常黄色变为陶土色或灰白色(因胆汁无法进入肠道)。
尿液颜色:深黄色或浓茶色(胆红素通过尿液排泄)。
其他症状: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迟缓等。
家长行动建议
对比“大便比色卡”:部分医院提供比色卡帮助家长观察大便颜色异常。
及时就医:若黄疸持续不退且伴随大便颜色异常,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需要做哪些检查及如何鉴别诊断?
核心检查:
影像学:腹部超声(胆囊缺失、肝门纤维块)、MRCP或HIDA扫描评估胆道通畅性。
实验室检查:直接胆红素升高、GGT显著升高,甲胎蛋白(AFP)在新生儿肝炎中升高,胆道闭锁中常阴性。
肝活检:显示胆管增生和纤维化。
需鉴别的疾病:
新生儿肝炎:黄疸较轻且波动,大便颜色正常,男婴更多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黄疸间歇性,B超可见液平肿块。
治疗方案与关键时间窗
葛西手术(Kasai手术):
最佳时机:出生后60天内手术效果最佳,超过3个月肝脏可能已不可逆损伤。
效果:约60%-70%患儿术后仍需肝移植,但可延缓病情进展。
肝移植:
适应症:葛西手术失败或晚期肝硬化患儿。
亲体肝移植:健康成人捐献20%肝脏即可满足儿童需求。
预后:术后存活率较高。
术后护理与长期管理
术后护理要点:
导管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防止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监测指标:定期复查肝功能、胆红素、肝脏超声等。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高热量饮食。
并发症预防:
胆管炎:术后常见,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肝硬化进展:需长期监测门脉高压、腹水等。
家长心理支持与误区提醒
心理疏导:避免因“善意遗忘”延误复查,接受疾病长期性,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常见误区:
误判黄疸:避免将胆道闭锁与生理性黄疸混淆,或依赖中药治疗。
忽视复查:即使术后症状改善,仍需定期随访。
总结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治疗是“与时间赛跑”,家长需做到:
早发现:警惕黄疸不退、大便颜色异常。
早诊断:配合医生完成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早治疗:抓住手术黄金期(出生后2-3个月内)。
长期管理:术后护理与定期复查缺一不可。
通过科学治疗和家庭支持,多数患儿可改善生活质量,部分甚至实现长期生存。
经过团队精心呵护,小文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显著消退,为后续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已出院。
“妙手挥刀除肝胆恶疾,仁心济世护生命安康”。
锦旗上短短的文字,承载着患者家属对医护团队的认可与赞誉。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小儿肝胆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也为更多终末期胆道疾病患儿带来了治愈希望。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全力以赴为广大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介绍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是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小儿外科亚专业科室。现开放床位42张,医护人员12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业务涵盖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两个亚专科领域。科室业务以微创手术治疗为特色,微创手术占比89%。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我们专业的技术为甘肃以及西北地区的患儿提供服务。
科室开展的主要业务范围:
科室内部设有小儿普通外科、新生儿外科和小儿实体肿瘤外科等亚专业组,提供以上相关专业外科疾病的诊治。
一、小儿普外科相关疾病
1、小儿疝与体表疾病:腹股沟斜疝、水疝(鞘膜积液)、脐疝、白线疝、切口疝、婴幼儿膈疝、胸骨后疝、食管裂孔疝、肠系膜裂孔疝;鳃裂瘘管、淋巴管瘤、血管瘤、甲状舌管囊肿、急性淋巴结炎、皮肤下肿物等。
2、肝胆系统疾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胆道穿孔、胆道狭窄、肝脏肿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肿大)、儿童肝移植咨询等。
3、小儿胃肠、肛周疾病:胃重复畸形、胃食管返流、肥厚性幽门狭窄、食管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瘘、食管肺瘘、十二指肠梗阻、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肠套叠、肠扭转、肠狭窄、粘连性肠梗阻、贲门失迟缓、先天性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排便困难及便秘;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等。
4、小儿急腹症及外伤:急性阑尾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梅克尔憩室炎、急性肠扭转、急性睾丸及睾丸附件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消化道穿孔;肝脾及胃肠破裂伤等。
5、小儿实体肿瘤:骶尾部及腹膜后畸胎瘤、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脾脏错构瘤、脾脏血管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胃肠道肿瘤及体表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二、新生儿外科相关疾病
1、先天发育畸形:先天性食道闭锁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先天性环状胰腺、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
2、新生儿腹壁缺损及急腹症:脐膨出、腹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阑尾炎、新生儿嵌顿疝、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胃破裂、新生儿肠穿孔、新生儿肠扭转、新生儿卵巢扭转等。
3、新生儿卵黄管发育异常:脐茸、脐肠瘘、梅克尔憩室、脐尿管瘘、卵黄管囊肿。
4、新生儿肿瘤:新生儿卵巢囊肿、骶尾部畸胎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专家介绍
王有亮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微创学组委员,福棠儿童医学研究中心新生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畸形早期干预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我院小儿疝气专科门诊创建人,发明小儿疝气针及微创切口刀两项与疝气相关国家专利,带领团队在我省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疝气,目前累计完成各类疝微创手术超10000例。2015年在甘肃率先开展新生儿胸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先天性发育畸形的治疗中,填补了甘肃省该领域空白。完成两例连体婴儿的治疗。荣获2020年甘肃省优秀医师称号。2020年在浙大一院儿童肝移植病房学习,获得小儿肝移植资格。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申请获得实用新型技术专利6项,外观专利1项。
文图丨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 张家玉 杨莉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