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三折叠”
怎么折都有面
“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无论怎么折叠
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出色的一面
而天梯山也有专属“三折叠”
每一折都绽放独特魅力
天梯山三折叠里的文化底蕴之美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创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能工巧匠开凿。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文化传承需要仪式感,更需要烟火气”,每年的节日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文化展演:
身着传统服饰的攻鼓子展演队,身后“守护千年石窟 传承文化瑰宝” ,将“文化守护”以仪式感的展演呈现,传递对石窟遗产的敬畏与守护。
·山水凝视:
游客聚集在围堰大坝边缘,远眺黄羊河水库环绕的山峦风光——呼应天梯山“水映佛窟”的独特地理意境,展现景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游览体验。
·烟火市集:
非遗市集摊位前,游客驻足挑选文创产品,摊位的鲜亮色彩与互动场景,折射出石窟文化“活化传承”的烟火气,让历史不再高冷。
天梯山三折叠里的山峰之美
天梯山属祁连山支脉,因“山道崎岖如悬梯”得名,山巅积雪成“天梯古雪”(凉州城外八景之一),大佛窟前碧波(水库)环绕、薄云缠身,构成 “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奇景 。不仅以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更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游客心中的一方净土。天梯山的独特风景,“折”出了大自然的绝美画卷。
天梯山三折叠里的佛教艺术之美
天梯山石窟唐代造像,借“时光折角”呈现跨越千年的唐代造像风格,每一尊造像的眉眼、衣纹,都是佛教艺术东传路上的“审美里程碑”,也见证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丝绸之路贸易频繁,文化往来密切。地处河西走廊的天梯山石窟,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天梯山石窟从“石窟源头”的历史厚重,到壁画造像的艺术震撼,再到保护历程的曲折,天梯山石窟承载着千年文化脉络,是解读中国石窟艺术起源与传播的关键密码。
天梯山三折叠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猫咪、野鸡、野鸭…可可爱爱的精灵在天梯山尽情地享受着宁静。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小动物,天梯山还常有鸬鹚、黑鹳等珍稀生物出没。小动物们不会说话,但它们清澈的双眸里也倒映着天梯山特有的温柔。
“从诗意到壮阔,从沉静到鲜活”睡莲浮于水面,漾起诗意;白杨、云杉伴湖水,尽显山水壮阔;繁花绽于青绿间,添几分鲜活。它们伫立山水,诉说光阴,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相融,展现独特魅力 ,游人穿梭在浓厚历史之中,便也沾染了丝丝自在悠闲。
天梯山三折叠里的多重惊喜之美
天梯山不止“三折叠”
还有四折叠、五折叠……N折叠
每一折都书写着天梯山不同的风景与故事
这里还有许多面值得我们探寻
期待你也能在天梯山
“折”出属于自己的那一面
(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