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民勤绿洲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甜
甘肃
站内

七月的民勤绿洲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甜

原标题:七月的民勤绿洲

李金连

七月,无风时,楔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的民勤绿洲,天空澄澈,云彩很淡,像是轻轻勾勒的简笔画。

玉米田随处可见。在暑气的蒸腾下,玉米奋力拔节,蓬蓬勃勃,墨绿墨绿的。只要肥水充足,它们几乎一天一番模样。下了几场雨,虽然来去匆匆,但干渴的荒野被滋润了,各种草棵趁机冒了头、起了身。迅疾的雨、炽热的阳光、斑驳的树影、聒噪的虫吟——绿洲之上,一切都彰显着这片土地的骨气和硬气:不折不挠,生生不息。

绿洲边缘,梭梭、红柳、白刺,这些耐旱的植物根系深扎,展示着生命最原始的张力。或许是因为这片土地对我意义特殊,每当我看到这些在严酷环境里仍长得生机勃勃的植物时,心头总是涌起一丝感动,好像再多看几眼就会流泪。

七月的民勤绿洲,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甜。这是千万朵花儿齐心协力的结果——此时的绿洲如花海一般。之中,有茴香,有向日葵,也有甘草和黄芪。它们有的玲珑,有的硕大,有的香味浓郁,有的淡雅。这些花朵都是未来的收获,承载着乡亲们沉甸甸的祈盼。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间忙碌着。树林边的空场上蜂箱错落有致,一旁的养蜂人正忙前忙后。这些异乡人带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常常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巷叫卖蜂蜜。待到花期过后,他们就迁移去向另一处绽放的田野。

绿洲上的香甜还源于蜜瓜。在农人的精心照料下,它们喝饱了雨露、晒足了阳光后,成熟的气息就藏不住了——往往还没有见到瓜的影子,便先闻到了那醉人的芳香。孩子们也加入收获的队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这是最真实的劳动生活,也是孩子们最接地气的成长记忆。乡间路上,电动三轮车穿梭不息,奔波在瓜田和市场之间,一派忙碌之景。走进任何一家农家,切瓜待客是家家户户再自然不过的待客之道。人们能将滚圆或桶状的瓜切作形状、大小相差无几的牙儿。若是切得不齐整,是会招来善意的嗤笑的。在绿洲,老老少少都能将民勤瓜果甘甜的来龙去脉说得头头是道,他们笃信自家的田地里长出的蜜瓜,定能征服人们挑剔的嘴。

曾几何时,七月收麦是绿洲上最紧要的活计。那时节,每家每户都种麦子,少则十余亩,多则二三十亩。单靠自家人力收割,即便是凌晨四五点出门、晚上十点左右收工,仍赶不上节气的趟儿,于是就得找来麦客帮忙割麦子。烈日下,麦客们的汗衫湿了干,干了湿……如今,作物种植早已多样化,小麦独大的光景一去不返。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一亩田,不到十分钟便可搞定。年长的农人每每回想起昔日顶着烈日抢收的景象,仍会不自觉地咧咧嘴。

天气晴朗时,绿洲的夜空没有一丝云翳,非常适合观星辰。尤其是去沙漠边缘的摘星小镇,那里群星散布的夜空保持着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仰卧在朝向瀚漠的沙坡上,身下的沙子还泛着温热。星河璀璨,像摊平的混杂着无数荧光颗粒的沙子。面对如此浩瀚星河,再明亮的眸子也会因为应接不暇而感到力不从心。我素来不愿用“最”来描摹世间之物,但当有人说,这里有最美的星空,我由衷地点头。

七月的民勤绿洲,别具韵味。

(甘肃日报)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