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基层治理玩出民族特色 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双UP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酒泉 > 正文
站内

阿克塞基层治理玩出民族特色 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双UP

阿克塞县综治中心紧扣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战化运行为导向,重点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规范化,通过“强基础、建机制、优网格、树品牌”四步走策略,全面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效能和群众认可度,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以阵地建设为根基

夯实规范化运行基

标准化建设提质。按照“五有”标准,优化群众接待大厅及功能室布局,整合调解、信访、诉讼等八大中心服务资源,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乡镇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推动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有机融合。制度化管理提效。修订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34项综治工作制度机制,明确事项办理流程、细化工作标准规范,形成“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管理体系,指导乡镇建立配套制度,实现县乡两级工作标准统一化。协同化机制提速。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法院、公安等7部门常驻,30余个行业部门轮驻或随叫随到,建立“周调度、月研判”机制,今年以来召开分析研判会4次,发布专报5期,大厅受理群众诉求矛盾52件,调解成功率达96.2%。

图片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

增强实战化运行效能

矛盾化解多元化。构建“网格排查—中心受理—部门联调—司法确认”闭环机制,县乡两级排查矛盾纠纷108件,化解99件,化解率91.7%。深化“三调联动”,法院流转案件72件调解成功51件,公安推送警情121件调处率100%,形成矛盾受理化解“综合体”。考核管理积分化。出台《入驻人员积分制考核办法》,对常驻、轮驻单位实行“入驻有标准、考核有依据”的闭环管理,结合“十分钟到位法”督促部门快速响应矛盾调处,对调解成功案件现场进行司法确认,提升纠纷化解效率。护路联防常态化。实施“网格+铁路护路”模式,划分6个护路网格,撰写周报告22期,排查整治涉路风险83起,制作宣传动漫1部,发放汉哈宣传资料1400余份,群众护路知晓率达92%。

以网格赋能为抓手

提升信息化治理质效

网格体系精细化。科学划分24个网格,配备24名专职网格员,设立网格党支部,创新“敲门行动+三单制+双报到”机制,建立网格事项处理情况统计机制。今年以来,召开网格员调度会10次,开展入户走访5000余人次,收集解决群众诉求810件,排查安全隐患378处。平台应用智能化。全面提升网格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陇情e通”APP等综治信息化平台实战应用水平,强化平台实操能力培训,累计开展平台培训3次60余人次。实时采集更新信息基础数据10220条,运用命案风险预警系统管控矛盾纠纷46条,实现人、地、物、事全要素管理。队伍管理规范化。采取以会代训、以训促学等方式组织网格员参加县乡综治中心及有关单位开展的业务培训5场次100人次。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综合评估网格员工作,综合运用奖优罚劣、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措施,发放绩效奖补13.29万元,评选2024年度优秀网格员4名。

以品牌塑造为引领

提升群众吸附能力

民族文化新融合。深挖哈萨克族“阿德力哈孜”调解传统,创新“马背网格蓝”“冬不拉普法”等治理品牌,打造“一壶奶茶解心结”特色调解场景,用民族语言传递法治声音,让“枫桥经验”在牧区焕发新活力。宣传引导立体化。联合融媒体中心制作专题节目,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发布功能介绍、典型案例,开展“进社区、进企业”宣传16次,发放资料9000余份,推动“有矛盾找综治中心”理念深入人心。特色经验品牌化。总结提炼“色香味”综治中心、“真心好大姐”调解等特色做法,在主流媒体刊登经验报道20余篇,形成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治理样板,实现群众对综治中心满意度和认可度双提升。

图片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