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西北孔道:抗战中的“西北空中驿站”

在中国全民族抗战初期的1937年至1941年间,中国的西北有一条秘密的战略物资运送通道,叫做“西北孔道”。
西北孔道当时是高度机密,很多情况并不为外界知晓。因此,这条曾经功绩显赫的西北援华交通生命线,被尘封80余年鲜有人知,甚至历史和学术研究也很少提及。为了能够详实、形象地将这段尘封的历史展现给世人,兰州市委党史办、兰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了纪录片《西北孔道》,并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西北孔道》以抗战时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历史背景,讲述了1937年至1941年期间,苏联以兰州为中转站,开辟了一条秘密运送援华物资西北通道的故事。
当时在扩建原有拱星墩机场和临洮飞机场的基础上,新建了兰州周围的东古城、西固、中川飞机场。其中,西固飞机场于1936年12月开始建设。飞机场西起今西固人民印刷厂以东至陈官营沙梁以西,牌坊路以北至明长城以南。共征(占)用西固城、陈官营、瞿家营三个村的土地2415亩。由于战事紧、条件差、任务重,施工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靠人们的双手,用铁锹铲土、木轮车运石填土、人力拉石碾子碾压机场跑道停机坪。日夜苦干,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经过300多人一年多的苦干,于1938年初,西固飞机场建成了总面积为160万平方米的机场跑道及停机场、办公室、食堂、发电机房、电话房、油库、仓库、宿舍等设施。至此,形成了以兰州飞机场(拱星墩)为中心及北面中川飞机场、南面临洮飞机场、东面东古城飞机场、西面西固飞机场组成的兰州飞机场群。兰州飞机场群构成西北孔道的中转站,西北孔道以奇迹般的速度建立起一条为中国空军输血的空中走廊,先进的伊-15、伊-16等援华战斗机通过这条秘密运输线路运往中国。
1937年底,苏联援华的飞机和志愿分队抵达兰州,在此编组分遣全国各机场。其中有一组分到西固机场,聘请苏联教官培训中国空军,接受轰炸机、驱逐机的培训和训练。受训的人员很快掌握了飞行技术,学会了在空中翻滚、俯冲、射击、轰炸、侦察及逃生等技术,还学习气象、领航等技术,成为首批空军飞行员,奔赴抗日前线。从1937年到1943年近6年时间内,日机共入侵兰州多达1100余架次,实施侦察、轰炸。中国空军将士和苏联飞行员驾机迎敌,与日军展开激烈空战。1939年2月20日,日军出动轰炸机,企图消灭中国空军飞机于地面。飞机从运城起飞袭击西固机场,苏联志愿者和中国空军与日机展开空战。日军遭到重挫。有不少苏联志愿者和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以身殉国,他们的事迹在中国空战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西固飞机场也以其坚实的担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今西固飞机场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曾经在国防建设、物资运输等方面为全民族抗战作出的突出贡献都将化作时代记忆的注脚,继续诉说往昔的峥嵘岁月与热血荣光。
杨佳祺 文/图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