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当起“搬运工” 金塔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甘肃
站内

无人机当起“搬运工” 金塔为沙漠穿上“格子衫”

原标题:【奋进“十大行动”·擘画发展新篇】追“绿”逐“美” 金塔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六月的金塔,金色与绿色正在上演“时空对话”。金塔县城沿线的治沙现场,新铺设的草方格整齐划一,与远处泛绿的固沙带共同编织生态密码。这片土地,正以“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坚韧,书写着从风沙肆虐到绿意绵延的生态传奇。

在金塔县城至大墩门公路“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现场,一捆捆稻草正排着队乘坐无人机前往沙漠深处。走进压沙现场,大家拉草埋沙,手提肩扛,或俯身铺草,或挥锹压埋、填沙整型,分工明确、干劲十足。一台压沙车正在作业,车轮驶过,划线、铺草、压草,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效率大大提高。

金塔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工程师李永华说:“今年,治沙工程逐步向沙漠腹地延伸,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施工单位便采用了无人机吊运和沙地摩托运送原材料,克服施工困难,在施工方法上,除了采用人工施工,今年从外地引进了几台机械化草方格压沙的机械,加快了施工进度。”

据了解,金塔县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今年计划给2万亩沙漠戴上草方格“围脖”,分为15个标段实施,主要分布于大墩门公路和金核公路两侧,截至目前已完成压沙8000多亩。随着治沙进度的加快,一个个草方格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犹如一条条金色的“锁链”,牢牢锁住沙丘,在茫茫沙海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安全屏障。

据了解,该项目改变了传统做法,通过“以工代赈”有偿劳动,让群众由治沙的“看客”变为治沙的“主角”,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治沙致富双赢,预计增加群众收入3000余万元。

务工人员杨新华说:“我们组织了50余人到这里压沙,让工人们挣些零花钱,一天工资150块钱,收入不错。”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金塔县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稳步扩大绿化面积,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152.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7%,全县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6.755万亩,荒漠化、沙化面积和风沙危害程度及损失连续20多年保持了“双减双降”。

记者:梁蕊

(你好金塔)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