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大爱相“髓”捐造血干细胞 用科普说服至亲

退役军人大爱相“髓”捐造血干细胞 用科普说服至亲

原标题:捐出“生命种子”

    退役军人杜学东成为甘肃第7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兰州晚报讯 6月11日,来自甘肃临洮的37岁退役军人杜学东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301例、甘肃省第72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我父亲是党员,我哥也是党员……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挽救生命,义不容辞。”在采集室里,杜学东的话语掷地有声。

2023年,杜学东被身边同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深深触动,毅然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5年2月,杜学东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后,家人十分担忧。父亲紧锁眉头,忧心儿子健康;妻子默默查阅资料,害怕未知的后遗症;哥哥更是直接反对,害怕弟弟的未来因此受到影响。

“现代捐献过程通过外周血采集,并非印象中痛苦的骨髓穿刺。捐献1到2周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坏造血功能,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面对至亲的阻力,杜学东化身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使者,耐心地向家人解释着。

“如果我的孩子患病,我也同样会祈求一份生的希望。”最终,同为党员的父亲被儿子的担当打动。家人的疑虑化为坚定的支持,成为他踏上捐献之路最温暖的后盾。

造血干细胞,是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统的“生命种子”,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的治愈希望。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库容虽超362万份,然而累计捐献仅2万余例,误解与健康担忧仍是捐献事业不断发展成熟的主要阻碍,宣传普及工作仍需全社会一起努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图片由甘肃省红十字会提供)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