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圉山中“藏”古坡 秦人最初的摇篮和港湾

朱圉山中“藏”古坡 秦人最初的摇篮和港湾

原标题:古坡秦声

古坡是甘谷县的一个乡镇。

走进古坡,最直接的感受是时空错位,因为,走在北方的山野,置身其中和扑面而来的却是南方的灵山秀水。古坡河在《水经注》中称“洋水”,进入天水后改为“耤河”。古坡河的源头是伏羲诞生的朱圉山,它最早的名字叫“羲河”,后来为避伏羲讳,才改为耤河,天水湖的万顷碧波源自古坡河。天水盛产美女,外地人羡称为“天水白娃娃”,何以美,何以白,古坡河功不可没。

古坡河蜿蜒穿行于壁立而起的二十里画廊之间,两岸山崖刀劈斧削,崖壁上的画图随着干湿和光照变化而变化,其鬼斧神工、大气磅礴令人匪夷所思。不到古坡,不知道什么叫壁画;不到古坡,不知道真正的壁画有多大。站在古坡河畔,抬头,是逶迤的崖壁,崖壁上的图案,用不着想象,就能看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场景,如果来点诗意的遐想,内容就更丰富了。低头,清粼粼的河水下是色彩斑斓的石头,河面是两面崖壁的倒影。古坡河,既是一条流动的彩河,更是一幅舒卷的图画,那种美,骨酥心醉,惊心动魄。

20世纪80年代末去古坡采风,在车上被告知古坡有一百一十一磨,我的眼前一下就浮现出百磨齐转,声如轰雷的壮观景象。到地方我一下就蒙了,这哪有什么一百一十一磨,就一座水磨孤零零地待在河边。见我有点蒙,同行者指着一块巨石说,这是一柏树,这是一石头,这是一水磨,合起来是不是一柏一石一磨?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一柏一石一磨。细看却奇,一块小房子大的石头上,硬生生从石缝间长出一棵几米高的柏树,这柏树,翠绿无比,像极了一支竖立的毛笔,颇有点生花妙笔的意境。

二十里画廊有一段叫“三才沟”,三才沟有桥曰狐送桥。传说三才沟中一只千年白狐看上一位英俊少年后变为美丽的姑娘。他俩一见钟情,相互深深地爱着对方。每天晚上,在朗朗的明月下,在清清的河水边,他们相互依偎,诉说衷肠。夜深了,少年把姑娘送到村边,要分别时,姑娘舍不得让少年一个人回去,又送少年到他的村边。他俩就这样依依不舍地从桥上送来送去。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美好的爱情,就把这座天然的石桥称为“狐送桥”。

距狐送桥不远有一个地方叫骆驼脖子。骆驼脖子从山崖边伸出来,把道路堵死了。骆驼脖子东面,一个年轻猎人和西面一个富家姑娘相爱了。猎人托媒人去提亲。富家不但拒绝了,而且还奚落年轻猎人,“骆驼的脖子长,吃不了隔山的草。”被爱情燃烧的猎人哪信这个邪,他发誓要打通骆驼脖子,以便能经常见到心爱的姑娘。他挖呀挖,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他的执着感动了鲁班,一斧子下去,骆驼脖子被从中劈开,斧子溅起的大石头滚到几里外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鲁班石。路通了,富人却反悔了。爱情不可阻挡,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姑娘和猎人相约私奔,富人带家丁追赶。猎人和姑娘跑到悬崖边,无路可走之际,他俩紧紧抱在一起从悬崖上纵身而下,幻化为古坡河边一青一白两块相依相偎的大石头。据说,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在这条山谷里,还能听到他俩唱歌的声音。现在,人们把这儿称为“爱情谷”,成为年轻男女见证爱情的打卡之地。

民间传说尽管生动,但毕竟是传说。记载在典籍中的故事,就有了历史的真实。古坡的最高峰,也是甘谷县的最高峰叫石鼓山。这座以山为鼓的山有什么神奇呢?《水经注》载:朱圉山中“有石鼓自鸣,鸣则兵起。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今甘谷)南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肋,去地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随距离远近和观察角度变化而变化,近看若石鼓叫阵,远观如犀牛望月。至冬,大雪四覆,“石鼓擎雪”别有风韵。

走进古坡,举目所见,到处是嘉木蓊郁的原始森林。幽径在林中蜿蜒,清溪在林隙漫流,鸟的鸣叫和透过林梢的日影让人心旷神怡。整个古坡,大景套小景,景景相连,无一处不旖旎,无一处不美丽。那些隐在树丛中,建在小溪边的农家小院,许多已改造成农家乐。水是山溪水,菜是林边菜,味道纯正,让人一顿还没吃完就想着下一顿。城里人说的绿色食品绿色到什么程度不敢妄议,但古坡的绿色食品,绝对绿色。

二十里画廊的尽头是草原,放眼四望,群山浩莽,一望无际。古坡草原曾经是秦先祖非子的牧马之地,朱圉山中的古坡,不仅养育了横倒扫六合的高头大马,也接纳了一个王朝苦难的童年。《清华简》载:“飞廉东逃商盍,成公伐商盍,杀飞廉,西迁商盍之民之邾圉,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朱圉山,特别是朱圉山中的古坡是秦人最初的摇篮和港湾。秦人就是从这儿一步步剑指东方,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建立。历史的尘埃早已散去,纵马古坡,猎猎风声中,依然回荡着秦人的马嘶和呐喊。历史很远,又很近,远近之间是两千多年的慷慨悲壮,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

□牛勃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