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乡种出“金疙瘩” 华亭大棚藏着乡村振兴密码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站内

千年药乡种出“金疙瘩” 华亭大棚藏着乡村振兴密码

原标题:华亭:天麻产业蓬勃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初夏,走进华亭市马峡镇寺沟塬天麻种植基地,一垄垄覆着蓝色薄膜的天麻种植大棚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产业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天麻种植正如火如荼,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马峡镇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之称,气候温润,土壤疏松,为天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今年,马峡镇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寺沟村建成标准化天麻种植基地,修建标准化种植大棚15座,配套建成天麻菌种培养区、良种繁育区、天麻种植区等多个功能区,初步形成了天麻种植产业链。

图片

走进种植大棚,农户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天麻管护工作。现场,技术指导员杜红丽正在耐心地向务工群众传授种植要点:“五月中旬,气温逐渐升高,天麻种植的保温保湿工作依旧关键。同时,田间的排水沟也要时刻检查,保证排水畅通,防止天麻积水腐烂。”

为了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马峡镇在种植技术上大胆创新,采用传统种植技术与桶栽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天麻的品质。寺沟村党支部书记孙让过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积极邀请专家指导,从菌材培养、种麻筛选到田间管理,全程都有专业的技术支撑。并且,为了保障种植质量,我们统一采购优质菌种培育种苗,相信今年的天麻一定能迎来大丰收。”

图片

自基地建立以来,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石芳红笑着说:“我在这儿干了十多天了,主要负责下种的工作,一天能挣90块钱。这儿离家近,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又能增加一份收入补贴家用,真的特别好。”据了解,在基地用工高峰期时,一天就有30多人在此务工,从育苗、移栽、管护到采收,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同时还学到了专业的天麻种植技术,为今后自主发展产业奠定了基础。

图片

近年来,马峡镇坚定不移地强龙头、延链条、建机制、聚集群、抓管理、提质效,全力推进中药材育苗、种植、晾晒、加工、销售、研学一体化发展。今年,全力组织实施寺沟塬天麻种植基地、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药材产业数字化体系示范建设、S304线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大黄城中药材多品种标准化试验园建设项目等,全域推动产业示范带扩量增产。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1.5万亩,育苗1100亩,中药材产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如今,华亭市马峡镇的天麻产业已初见规模,“小天麻”正逐步成长为“大产业”,这仅仅是马峡镇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马峡镇将继续深耕中药材产业,不断探索创新,让这一绿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麻雪蓉 李潇)

(新华亭)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