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张拓片背后的故事
2003年12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东周青铜器》邮票中的秦公簋
青铜器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百多年前,在今天的天水市秦州区秦岭乡梨树坡与陇南市礼县红河乡交界处的庙山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秦公簋,这件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公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一种祭器,为圆形,盖顶部有圆形捉手,面饰瓦纹。簋侧两耳饰兽首,口沿下饰勾连纹带,腹为瓦纹。秦公簋盖内有铭文54字,器身有铭文51字,器盖联铭,是一篇完整的祭祀文章,共计105字。铭文内容记载秦国建都已历十二代,威名远震。表示要继承祖先的功德,抚育万民,武士文臣,永保四方土地,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国维先生认为秦公簋系秦人在西垂庙的祭器。罗振玉、马叙伦、郭沫若、商承祚、刘文炳、吴其昌诸位学者也都对秦公簋进行过研究。
到了1949年,天水学者冯国瑞收到一件秦公簋的全形拓片。赠与者为冯国瑞的同乡王新令先生。冯国瑞看到这件拓片后,大喜,欣然在拓片的下部,工整地以行楷体写了一段长跋:
往著《天水出土秦器汇考》都四种,以秦公簋为冠首,新令自京旋兰,以溧水濮氏所藏拓本见贻。兰蕙繁沼泽,庭阶觉独好。鼎彝出山川,乡邦情尤宝。吾土秦勃兴,宗器难永保。
湮没二千年,精英腾泥潦。始归合肥张(勋伯),卒流入三岛。墨拓见犹稀,考订海宁早(王静安师)。
体制仿猎碣,铭辞一脉绍。昔参史公书,初为《秦器考》。
皇皇十二公,佐证资探讨。钩摹逊赵薛,分寸积丛稿。敝帚窃自珍,卑论殊草草。
同嗜惟有君,南游烽燧扰。濮翁贻卷轴,飞来一器抱。相见即示余,惊喜真绝倒。
展玩忘陆沉,藉兹涤郁恼。故纸敌瑾瑜,徽献腾丰镐。凭君恣所求,和壁靳归赵。
三十有八年
浴佛日 冯国瑞 题
冯国瑞在题跋中提到“往著《天水出土秦器汇考》都四种”是指1944年,冯国瑞将在天水出土的周秦车輨、公钟等青铜器绘图著文,编辑成册,合为《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由陇南丛书编印社出版。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秦公簋又居于这本书的“冠首”,可见秦公簋之珍贵。
那么王新令又是从何处得来这一拓片呢?就在这件拓片的左下角,还有一段题跋:
“戊子仲冬检旧藏寄赠新令先生 濮一乘识于盋山图书馆。”
从这段题跋可知,这件拓片是濮一乘赠与王新令的。濮一乘,字伯欣,江苏溧水人,著名佛学家,曾任《佛学从报》主笔,1947年主持编纂了《武进天宁寺志》。从题跋中还可知,濮一乘是在南京图书馆赠与王新令的。因为“盋山图书馆”,即南京国学图书馆,今天的南京图书馆。因此,冯国瑞的题跋中有“以溧水濮氏所藏拓本见贻”的字样。
那么濮一乘又从何处得来这一拓片呢?从这件拓片上的题跋可知,秦公簋包括这件拓片可谓是传承有序。当然还得从秦公簋的出土面世说起,而且颇具戏剧性。
据传民国初年,秦公簋出土后,一时竟无识此物者。后被一古董商从天水携至兰州,摆售于古董商聚集的南门外兰山市场,可是仍无人问津,以至于后来被放置厨房中盛盐注浆。后来皖人张广建(字勋伯)赴陇,任甘肃督都兼民政厅厅长。张氏颇好风雅,酷爱收藏,于是这件青铜簋被张广建收藏。
张广建卸任后,赋闲于北京,青铜簋也被他带到北京。一日金石学大家罗振玉拜访张广建,张向罗展示了他的一些藏品。起初,张广建觉得青铜簋并无特别之处,甚至还因其“形至拙”,并未出示于罗,可是罗观看他的其他藏品,觉得“无甚奇品”,张广建最后才拿出了青铜簋。罗振玉在写给王国维的信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形:“张颇储铜器,率无可观,弟问以甘肃有出土者否,乃出一敦,形至拙,而文字精绝,中有‘十有二公’语,知为秦穆公物,因是考知石鼓确为先秦制作”。
于是,罗振玉与张广建商讨后,马上联系拓工进行拓片。罗振玉记述道:“与商拓墨,初甚吝,后介一拓工,强请之,乃拓三份,彼留其二,以一本见畀。”据悉,罗所介绍的“拓工”为传拓名手周希丁先生。周希丁此时年方三十,正是精力充沛之时。在全形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周希丁先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除秦公簋外,周希丁还传拓了散氏盘、陈宝琛家藏方鼎等一批重器。当张广建获知秦公簋的珍贵后,竟然很吝啬,总共拓了三份,只给了罗振玉一份,他自留两份。而濮一乘赠王新令的这一份很可能就是张广建留下两份中的一份。因在这份拓片的左下角还钤有一枚“合肥张广建勋伯考藏器”印迹。
罗振玉于1921年末,将秦公簋拓片寄呈王国维鉴赏品题。王国维观赏后欣然写下了一段跋语,这段跋语后被辑入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墨拓见犹稀,考订海宁早。”这也正是冯国瑞在拓片下部题跋中所写到的——因为王国维祖籍浙江海宁,所以冯国瑞写有“考订海宁早”。另外,王新令在这张拓片的裱边上还抄录了王国维的《秦公敦跋》,因为落款为“海宁王静庵先生秦公敦跋据南陵徐氏藏原稿移录”字样。王新令所提到的“南陵徐氏”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和金石学家徐乃昌先生。也就是说王新令是根据徐乃昌珍藏的王国维原稿而抄录的。
由此可见,这件拓片的传承路径为:张广建→濮一乘→王新令→冯国瑞→甘肃省博物馆。如今秦公簋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12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东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其中第二枚主图案即为秦公簋。
高羔 文/图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