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野马泉的故事
石羊河中下游东岸,民勤县南部的重兴镇有一个叫野马泉的村子。据传,“野马泉”的名字关联着一段久远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率兵出击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连日奔波,持续作战,很多人身带刀箭伤。这天,在距离休屠王城不远的红崖山下,他们扎下营寨,作短暂休整。营寨外,石羊河蜿蜒而过,远近地势平坦,泉眼星布,溪流纵横,草高树茂,野鸡、野兔、猞猁、狐狸、獾猪、鹅喉羚穿行其间,好不自在。
相比之下,霍去病的心情就不怎么美丽了。前几天,他的坐骑被流矢伤了眼睛,再也不能冲锋陷阵。虽然有备用马匹,但骑乘一番,总觉得差点意思。对于一名总是身先士卒的将领,马匹无异于另一副腰身,意义重大。大战在即,却没有称心的坐骑,霍去病心中烦闷,坐立不定,便带了几个随从走出大营。
他们沉默地踏草而行。突然,霍去病发现不远处的泉眼边,一匹马正在饮水。那马毛色油亮,骨铮神清,披着落日的余晖,愈发显得体态雄健。从小跟着舅舅卫青养马驯马的霍去病一眼看出它绝非凡品,便立刻示意随从招呼人手包抄。那马发现状况,打着响鼻儿左突右冲。众兵士左拦右挡,费了些气力才将它擒住,并戴上辔头。围堵过程中,几名兵士或闪了腰,或崴了脚。大伙儿哄笑不已,那几人满脸羞赧之色——面对刀山剑丛尚能全身而退,不料想捕匹马竟落得个东倒西歪。
霍去病翻身上马,马儿纵蹄飞奔,踏土坎,跨泉沟,越矮树,想把霍去病掀将下去。霍去病拽紧缰绳,双腿夹紧马肚,牢牢地长在马背上。僵持了近一个时辰,马的心气儿终于被霍去病折耗殆尽,愿意接受驱遣。
霍去病跳下马,拭去额头的汗珠,用留有缰绳勒痕的双手掬一捧泉水喝下。泉水沁凉甘醇,堪比琼浆。他在此处征服宝马,喜不自胜,遂将那片泉眼称作“野马泉”。自此,那匹马陪伴他大破浑邪、休屠联军,陪伴他封狼居胥,陪伴他走完年轻生命的最后一程。据说,它几番救主于危难。出土于雷台汉墓、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承载了它的风采和神韵。后来在远近一带戍守的汉家兵将感念霍去病的英武睿智、意气风发,循旧称呼那一带为“野马泉”。
历史风云变幻,在这片土地上,回纥人、鲜卑人、吐谷浑人、党项人、蒙古人,来了又走——或徙向中原,或遁至远漠,那些泉眼也都干涸,“野马泉”这个地名却固执地留存了下来。再后来,来自关陇、江浙的移民在野马泉周围安顿下来,开垦土地,务事农桑,逐渐人烟稠密,形成村落,遂定名“野马泉村”。
马超和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