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柳沟南站:戈壁滩上的午夜检修“天窗”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张越
夜幕笼罩下的兰新高铁柳沟南站,灯光闪烁,寒风呼啸。一列接触网轨道作业车载着7名接触网作业人员鸣笛开车,奔向当晚的作业地点,开启他们春运以来的第9个检修“天窗”。
担当这个区段接触网检修任务的是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柳沟南综合维修工区,这个工区在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酒泉市瓜州县境内,工区周边全是戈壁荒滩,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伴随7级以上大风,冬天气温最低可达零下25摄氏度。
34名“95后”青年长年驻扎在这片戈壁滩上,守护着兰新高铁玉门至石板墩南区间191.677条公里接触网设备。春运以来,他们成立春运青年突击队坚守岗位,巡检线路,集中力量整治设备病害。
“全体作业人员做好准备,作业车即将到达作业地点!”对讲机中传来青年突击队队长宋禄的声音。宋禄今年27岁,已是突击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他对管内接触网设备了如指掌。
作业车在规定时间到达作业点,在接好地线、做好安全防护后,宋禄和队员们按照分工各司其责迅速进入作业状态。黑夜里,在作业车灯光照射下队员的作业服、安全帽、工具包上的反光警示条显得格外亮眼。
午夜的气温低至零下19摄氏度,每个人的口鼻处冒着白色的哈气。“00后”青工邓格手持力矩扳手逐个校验、紧固定位线夹及其固定螺栓,不时传来力矩扳手的“哒哒”声。
今年春运,是邓格和同伴武旺旺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春运,刚刚过去的春节,他们也是在岗位上度过的。
队员们全神贯注,凭借头灯的光亮认真仔细地检查设备。寒风中,他们的脸颊冻得通红,专注的眼神中流露出坚毅。
经过3小时15分的奋战,当日的接触网检修任务圆满完成,队员们清点完工具、备品,乘坐作业车返回工区。一路上,伴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宋禄翻看检修记录,思考着次日的检修计划。
他们是护航铁路春运的一个缩影。春运中,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铁路人用实际行动保通畅,守护旅客出行安全。
相关新闻:新春走基层丨坚守深山护航春运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任祎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因企设市,因关得名。
全长69公里的嘉镜铁路线犹如一条“钢铁纽带”,一头连着城里的厂区,一头接着山里的矿区。一车又一车的铁矿石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运出大山,滋养着这座戈壁钢城蓬勃发展。
嘉峪关供电段狼尾山变电所位于嘉镜铁路旁的深山中,主要负责绿化车站至镜铁山车站之间56.334公里的牵引供电任务。
变电所实行倒班制,6名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人坚守在这里,正常情况下3个人在岗。春节假期,他们坚守岗位,用心守护着嘉镜铁路的安全畅通。
春节假期结束时,正值交接班的日子。早上9点,值班员范蓓丽和魏文杰开始巡视室内外高低压设备。
变压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他们对每一台设备都看得格外仔细。山里风特别大,刺骨的寒风顺着衣领灌进脖子里,不一会,他们浑身上下就被冻透。
所里大大小小70多台设备每4小时巡视一次,每次需要1个多小时。
近两年,随着钢铁市场回暖升温,嘉镜铁路线上运送铁矿石的货车数量也日益增多。
在狼尾山,除了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也不方便,所里职工日常上下班只有一趟“小慢车”。这趟“小慢车”从嘉峪关车站出发,一路向南,跨过北大河,沿着山间的铁路线经过九桥十八洞,2个多小时才能到所里。
平常所里人员的生活用品只能在交接班时从嘉峪关买上带来。自从这趟“小慢车”更换新车体后,职工的通勤路更加舒适。
春运期间,一趟又一趟列车驰骋不歇,变电所的职工坚守在这里,悄然守护着铁路运输畅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