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信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溯及春秋战国时代的“游学”,到如今火遍各地的研学热潮,人们自古便深谙从实践中习得新知的重要性。
在甘肃,研学旅行方兴未艾。日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武威市举办“旅行丝绸路·研学在甘肃”2024甘肃研学旅行大会。推介现场,30家企业签订了研学旅行合作协议,约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携手书写研学旅行新华章。
研学旅行大行其道,是因为有着旺盛的现实需求。以青少年为主体对象,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目的地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研学旅行,寓教于“游”,是教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业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到课堂外的广阔天地探索自然、熟悉历史、接触社会,在实践体验中达到知行合一,已被更多的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一致认同。
研学甘肃,“课堂”有多大?甘肃省文旅厅整合全省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中医养生、民俗活动、航天科技等资源,推出甘肃研学旅行十大主题、百条线路、千堂课程,使得研学这门“课”内容之丰富,可令任何研学者都不难选择到自己心仪的主题、向往的线路、钟情的课程。例如,“诗与远方·丝绸之路 主题研学之旅”推出“千年之约·丝路古道研学游”“百里画卷·石窟走廊研学游”等10条精品研学线路,包含72个研学点,《念念敦煌》《守望汉字》等95堂研学课程……
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课”才是关键,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研学旅行的兴起不仅激活教育、文旅相关行业,还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多元产业链的发展。从一些外省市的经验看,如果仅仅将研学旅行当作一门生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就会暴露出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乱象,损害消费者利益,败坏研学旅行的声誉。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动,强化对研学旅行的有效监管。一方面,要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和扶持,对研学机构的资质、经营范围予以规范,对相关从业人员加强考核、管理,定期对研学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鉴于研学产品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迥异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职能部门要督促研学机构注重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只有坚决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在公益性和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切实让研学旅行实至名归,既维护研学者利益,又让这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今年,甘肃省预计共接待研学团队2.9万个、近36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和11%。亮眼的数字背后,是甘肃丰富的研学资源、专业的研学课程和优质的研学环境作为强大牵引。积极布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甘肃文旅定会成为研学旅行这一新赛道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