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重科研团队选育“甘肃芯” 产量刷新高“薯”实厉害

国重科研团队选育“甘肃芯” 产量刷新高“薯”实厉害

原标题:我省自主选育马铃薯品种测产创新高

“甘农薯7号”称重现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甘农薯7号”称重现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秋日清晨,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田间,圆滚滚、黄澄澄的马铃薯铺满垄畦地头,开启了丰收的好兆头。

近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甘肃家禾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甘农薯7号”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会在武威市召开。

早上8时许,由省农业农村厅、省种子总站、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来到凉州区发放镇下沙子村的1860亩“甘农薯7号”家禾公司基地,进行实测实收,测产专家组察看了田间长势,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了取样、称重、测量和计算。

这边地头上,2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采挖、分拣、搬运……一锄头下去,一个个光滑饱满的马铃薯便迫不及待地翻滚而出;那边田间里,农机声驶过广阔的田野,一颗颗外形圆润的马铃薯顺着履带滑入编织袋。不一会儿,一袋袋马铃薯摆满了田地。

由甘肃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选育的“甘农薯7号”,以“大西洋”为母本、“陇薯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但见薯块多呈长卵圆形、大小整齐,薯皮略麻且淡黄色,芽眼深度浅、薯肉为白色。

“‘甘农薯7号’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尤其在抗低温糖化和耐贮性方面表现卓越,低温贮藏6个月还原糖含量低于0.20%,不容易出现褐变,非常适合炸片炸条加工。”甘肃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峰介绍。

“薯形好看,淀粉含量高,销路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甘肃盛世硕丰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梁栋一边在测产现场忙着指挥土块测量、农户分拣与装袋,一边说,“公司主要对‘甘农薯7号’马铃薯品种进行脱毒组培和原原种、原种繁育。今年,原原种产量可达到1000万粒左右,原种种植2000亩,并向20余家合作社、企业提供原种。”

张峰说,“甘农薯7号”打破了国内加工型马铃薯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可替代国外“大西洋”“夏波蒂”薯片薯条加工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甘肃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

“甘农薯7号”平均亩产达到5812.51公斤!经过实收实测,专家组宣布了测产结果,再次刷新了该品种的历史产量纪录。

甘农大科研团队自2017年开始示范推广“甘农薯7号”,改变以往完全依靠种植户和种薯企业进行推广的模式,通过协调种薯企业、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签订供种及种植订单,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了种薯企业和种植户的风险,保障了加工企业稳定优质的原料供给,提高了品种推广效率。

截至目前,“甘农薯7号”累积推广种植面积40.8万亩,覆盖全国13个马铃薯主栽省份。该品种的抗旱高产特性及优良加工品质深受众多马铃薯种业公司和加工企业的认可。

“这个新品种的长势没让我失望,目前已经和达利园签订了订单,预计1亩地收入1500元。”盛世耘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志强说,公司今年首次种植了502亩的“甘农薯7号”,亩产均达到5.8吨以上。

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当天,甘肃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甘农薯7号”品种进行授权,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商品薯、种薯销售协议。

“通过与种植企业合作,‘甘农薯7号’能够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甘肃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余斌介绍,种植企业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从而提升其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马铃薯的需求。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