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甘肃·周末对话】我和文物玩起了“过家家”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雷雅妮 万及敏
用不一样的文创,展现属于甘肃的态度。——崔又心
2021年,一匹以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雏形设计的文创“绿马”横空出世,吸引了一众年轻人的目光。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绿马奔奔”(资料图)
他们说,“丑萌”的样子让人“笑出眼泪”,他们说文物还能这样“整活”,他们还说第一次发现文化竟然如此触手可及,文创也有自己的独特气息。
“绿马”之后,以天水麻辣烫、定西土豆、兰州砂锅等本土食材为灵感创作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产品陆续上线,文创界刮起属于甘肃的“最炫民族风”。网友纷纷投来疑问:甘肃怎么这么会“玩”?
甘肃省博物馆全新打造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文创产品
“顶流”的打造,离不开背后的专业团队。
与千年前传播文化的工匠、画师、文人墨客一样,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带领设计团队拿起文化交接棒,用一个个极具个性的文创产品融化年轻的心,载着深厚的甘肃文化焕发新的生命。
他们始终坚信,文化的张力,在于载体,更在于创新。
【以下是新甘肃客户端与崔又心的对话】
新甘肃客户端:2021年,一匹“绿马”让甘肃省博物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一产品的设计理念来自哪里?
崔又心:作为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是游客来到甘肃省博物馆必看的文物,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在打造甘博招牌文创之时,铜奔马一定是首选。最初我们根据这一形象,设计了一些传统产品,例如书签、折扇、丝巾、笔记本等,展现它最原始的形象。但在2019年前后,我们发现,对年轻人来讲,现有的文创产品不足以满足其购买和认可需求。所以团队再次到博物馆内找灵感,认真端详铜奔马。这次我们跳脱原有思维,不再局限于展现文物本身磅礴的气势,从常见的侧视角转到正面,发现铜奔马歪歪的脑袋和撇向一侧的嘴巴看起来很可爱。我们就想,何不放大这个看似“缺点”的优点,将其附加在毛绒玩具的载体上,通过可爱的形象和暖心的产品“整活”文物。耗时半年之久,从设计、开发到后期开模打样,无论是大小、材质、马和燕子的互动感,甚至燕子眼睛的方向,都经过了无数次调整,才有了现在的“神马”系列产品。
新甘肃客户端:在“绿马”设计阶段,团队内部一定出现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吧?
崔又心:2015年至今,甘肃省博物馆每一件文创产品成功面世的背后,都离不开设计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这期间,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主观意愿。设计师本就是具有天马行空想法、敢想敢做个性的职业,对于同一件文物,每个人的灵感都不尽相同。绿马设计阶段,团队内部以开放式的态度鼓励每一位设计师大胆尝试,画出自己心中“铜奔马”的文创形象,再通过内部民主投票,最终选定了今天的“绿马”。
新甘肃客户端:继“绿马”火爆全网之后,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后续推出的产品走向越来越年轻化,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大胆,已然成为“文博”界的一匹黑马。这是否和设计团队成员的年龄段有关?
崔又心:这是一部分原因。的确,大胆、年轻是今天甘肃省博物馆文创的主要设计方向,我们现有核心设计开发团队共有20人左右,成员最初以兰州本土设计师居多,他们从小生活在这里,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情感可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作品中。从2015年起,会有更多省外甚至海外的设计师慕名来到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年龄也多分布在“90后”“00后”,他们敢想敢做,不同年龄段的设计师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努力寻求更多突破。大家勇于将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在实用的同时,又兼顾文创产品的社交属性和文化属性,向大众传播我们的态度。
新甘肃客户端:“绿马”一经问世,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大部分网友觉得眼前一亮,认为甘肃省博物馆突破了以往大众对文物的认知,将文物融入生活打造成为更接地气的形象,并为其贴上“丑萌”标签;但同时仍会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绿马”一反常态的设计是对文物本身庄重大气形象的丑化,设计团队怎么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崔又心:“绿马”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甘肃省博物馆打造响亮IP,让五湖四海的朋友因为这件文创记住甘肃,记住甘博。说起博物馆,大家都会想到庄重、严肃等形容词,它本身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是大众走近历史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团队想要软化这一既有印象,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在整个文创市场,如果能有诸如“绿马”这样的文创产品能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一丝文化的温暖和轻松,看到它搞怪的形象就“忍不住笑出眼泪”,那么无论大众为它贴上“丑萌”还是其它标签,都标志着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和甘肃文化已经走进大家的视野和心中,它已经成为一个话题被大家讨论,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新甘肃客户端:绿马走红后,设计团队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以此为动力,充满信心继续设计下一个“出圈”产品,还是压力倍增,担心后续产品无法收获同等效果?
崔又心:两种考量都是存在的。绿马走红在2021年,而甘肃省博物馆从2015年就开始研发文创产品了。这期间的7年,甘博一直没能推出一件“一炮而红”的产品,对设计团队来讲,压力的确很大。在绿马火爆网络后,团队收到了来自线上线下很多赞美和认同,数据显示,因为“绿马”,越来越多的朋友想要来甘肃省博物馆看看“铜奔马”的真实面容,这也是它带给我们的额外收获。惊喜之余我们总结,“绿马”的成功其实是应运而生的结果。整个团队用了7年静心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期推出的文创产品也为大众认可甘肃省博物馆的设计和审美打下了坚实基础。绿马的火爆让大众对我们的期待越来越高,设计团队也坚定地乘着这份喜爱,更加勇往直前,主动迎接挑战,为打造甘肃IP碰撞更多思想火花。
相较于“网红”产品,绿马更应被视为“长虹”标志,它开启了一个的“顶流”时代,代表着甘肃省博物馆的态度和整个甘肃的形象面向全国,或许有一天能走出国门,走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新甘肃客户端:“绿马”后,天水麻辣烫、黄芪、冻梨、土豆等“甘肃不土特产”系列产品陆续上市,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的文物,开始面向全省寻找设计灵感,团队这么做的初心是什么?
崔又心:从“绿马”火爆全网后,甘博文创设计团队一直深耕这一品类,陆续将馆内除“铜奔马”之外的其它文物以毛绒玩具为载体,加入搞怪、可爱元素,设计为文创产品。今年开始,在文化创意板块,设计团队开始跳脱出博物馆的局限,大家一致认为,想要成功打造甘肃旅游IP,就要深度挖掘省内的个性特色,不仅向大众传递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更要传播好甘肃声音,讲好甘肃故事。甘肃省不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更具有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甘博文创这个平台,将“民以食为天”作为首要主题,紧跟热点,选取了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持续火热的“天水麻辣烫”为模板,同时加入陇西黄芪、天水樱桃、武都花椒等甘肃特产,打造为“甘肃不土特产”系列文创产品,能让大家将对甘肃美食的记忆转化为文创产品带回家。
新甘肃客户端:今年7月的一段随手拍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中一口毛绒“大锅”中放满了洋芋丸子、蟹排、年糕、香菇等菜品样子的玩偶,销售人员在顾客挑选完毕后,模仿麻辣烫店老板询问口味、撒上“秘制酱料”……一系列操作引得无数网友点赞,而这正是甘博新推出的产品和销售理念。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销售模式与顾客进行互动呢?
崔又心:营销也属于整个文创运营体系中关键的一环,它和前期的设计、开发等环节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业链。每一件产品都是有生命的,在销售过程中加入互动表演,希望店员和顾客双方都能沉浸式体验和模拟选购麻辣烫的过程。秉持着原则只要我们够“正经”,大家一定能很“沉浸”。除了“烫”麻辣烫,我们还推出了砂锅、土豆格格等甘肃美食,比如土豆格格在现实生活中吃的时候就是要将它掰成两半,我们在做成文创玩具的时候也设计了“皮”和“馅”,顾客可以还原吃美食的过程,增强了文创产品的趣味性。甘肃省博物馆在做产品时,首要强调的就是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从绿马的成功我们总结出,文创产品在传递文化理念的同时,一定要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让文物陪你“过家家”,这才是文创存在的意义。
“天水麻辣烫”文创产品一经问世几度售罄
新甘肃客户端:文创产品的成功推出,离不开科技的应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打造“长虹”产品,一定要紧跟热点,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崔又心:在后期甘博文创的发展中,科技元素的占比一定会越来越大。针对目前现有的文创产品,我们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机械装置,比如玩偶“武都花椒”的设计,为了让顾客真实感受花椒“麻”的特点,我们在产品中加入机械抽拉绳,通过震动装置让顾客在拿到产品的时候有“麻”的真实触感,从而传递“赢麻了”的设计理念。未来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会继续遵循三大方向:深耕设计、落脚文化、业态拓展。认真做设计一定是产品能够出圈最核心的原因,因此我们团队始终以“绿马”的成功鞭策自己,要更加潜心投入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不负期待,为大众推出更多好的文创,擦亮甘博品牌,打造甘肃独特的文旅IP。此外,甘肃省博物馆基于文化底蕴,全力推出艺术中心,后期还会开发艺术沙龙等环节,为大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提供有效平台。在业态拓展方面,我们会继续向全国各大博物馆学习,与优质文创研发团队加大交流合作,拓展现有思路,创作出更多代表甘肃的好作品。
武都花椒“赢麻了”
兰州白兰瓜玩偶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直播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