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尾虹雉惊现白龙江博峪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绿尾虹雉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通讯员 张智)近日,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资料时,惊喜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的身影,呆萌的样子十分可爱。据悉,这是博峪河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绿尾虹雉的样线上放置了5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只雌雄绿尾虹雉,为针对绿尾虹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绿尾虹雉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栖息于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针叶林、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以植物的嫩叶、花蕾、嫩枝、幼芽和种子等为食。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物种。
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11月30日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此次绿尾虹雉的发现地,正位于保护区一处人迹罕至的高山秘境,这里雪山与峡谷交织,原始森林与高山草甸共舞,为绿尾虹雉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
(新甘肃)
相关新闻:赤狐频现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通讯员 李锐)近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北石榴井片区巡查时,遇见一只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赤狐。其背部棕红色,皮毛顺滑,体色靓丽,颜值颇高。尽管赤狐对周围环境保持了一定的警惕性,但并不显得特别怕人,甚至拖着长而蓬松的尾巴在众目睽睽之下觅食、活动。
现身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赤狐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曾新德 拍摄
赤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食肉目犬科狐属哺乳动物,又名草狐、红狐。体细长,面狭、吻尖、耳大、四肢较短,尾粗而长,尾尖白色,尾毛特别蓬松。身上的毛色因季节、年龄和地理分布不同而有较大变化,一般背部红棕色,颈、肩、身体两侧微黄,腹毛白或黄白色,臀和后肢上部暗棕红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洞居,也常利用兔、獾的旧洞或树洞,主要分布在植物、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或裸岩及季节性积水区、农区周边。赤狐听觉、嗅觉发达,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蜷伏洞中睡觉,通常夜晚捕食,主要以旱獭及鼠类为食,对维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赤狐
近年来,随着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多种陆地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无论是护林人员亲眼所见还是野外视频监控抓拍到的镜头,都记录下不少沙狐、赤狐、鹅喉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