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凉市崆峒区:“六边形”服务模式擦亮民生实践新名片
“现在社区工作越来越细了,虽然老伴儿走了,孩子定居大城市了,但是社区网格员每周都来看我,两三天给我发个视频,马路对面就有老年食堂,饭菜便宜还实惠,这老了给谁都不加负担。”龙汇家园独居老人陈奶奶在院子里面给她的“姐妹们”讲着自己的开心事。
今年以来,平凉市崆峒区西郊街道三天门社区围绕“践于行·汇萤火·暖民心”的工作理念,聚力创建“暖民心”“照桑榆”“伴童长”“治建享”“汇星河”“聚合力”6个“点点萤火”系列子品牌突出重点,靶向发力,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探索形成“六边形”民生服务模式,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擦亮“点点萤火”民生服务综合体新名片。
“桌边”暖心服务让为民服务更近一米。在社区设置便民咨询台,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全力打造“全岗通”服务模式,做到文明服务“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用实际行动温暖民心;创新服务模式,采用现场摆摊的形式,将便民服务“移动窗口”前移到辖区小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为群众现场办理养老资格认证、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代缴医保等业务,通过“就近办”、“身边办”的形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
“床边”照护服务让健康安养更有底气。探索建立“全龄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常态化为孤寡、独居老人等困境群体提供床边照顾、居家清洁等精准救助帮扶,确保他们得到关心照护。开展“情暖桑榆,陪伴有我”志愿服务行动,以结对互助的方式,由社区志愿者就近帮扶高龄老年人,提供家庭关爱、生活辅助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结对帮扶65人次,服务280场次,让更多老人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养老”变“享老”。
“手边”贴心服务让关爱保护更加精细。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家庭、学校、派出所、社区四支力量为主体,发动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长、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五老”成员等“N”个帮扶力量共同参与,组建“情暖童心”志愿服务队,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儿童之家等,在放学、上学的时间点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活动12次,在假期举办爱心托管班3期90余人次,牵手呵护辖区未成年人共同成长,让未成年成长关爱服务更加精细化。
“耳边”宣讲服务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充分联合创城包抓共建单位在职党员、辖区各单位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等,在辖区以集中宣讲,“流动课堂”、入户送学等形式,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家风等主题宣讲活动66次,推动文明理念浸润人心、生根开花。
“身边”志愿服务让美好生活更有期盼。通过“网格敲门”、话家常等方式收集群众“微心愿”,挖掘辖区党员、热心群众等建立“星光达人库”,整合共建单位的资源力量,认领服务“微项目”,开展“星光汇成炬 点亮‘志愿红’”志愿服务大集市活动,广泛开展扶老助困、政策宣传、矛盾调节、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等便民服务,用文明实践点亮“星星之火”,托起“朝夕美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居民群众约1.5万人次,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周边”便民服务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坚持以居民需求、社区资源、服务需求为主线,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挖掘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党建联建最大合力,推动社区居民需求和共建单位资源有效衔接、同频共振,让幸福生活不出“圈”。以居民小区为圆心,盘活辖区土地资源,联合职能部门共同谋划改扩建“天门农贸市场”,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绘制“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示意图,张贴在每个小区醒目的位置,使学习、活动、买菜、上学、医疗、文娱等各类生活功能一目了然,切实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记者:哈骥洲 杨卉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