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困难群众解忧人 平凉崆峒织密社会救助暖心网

当好困难群众解忧人 平凉崆峒织密社会救助暖心网

原标题: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温暖——平凉市崆峒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走笔

黄喜喜一家四口生活在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平日里夫妻俩打工挣钱,儿子在家附近务工,女儿在外地上学,生活过得平静安稳。

2023年,老黄不幸确诊一场大病,打破了这家人原本安静的生活。多次住院治疗,花费超过20万元,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更是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眼看着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又没有着落,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崆峒区民政工作人员了解到老黄一家遇到的困难,随即对该家庭实施救助。因其治疗支出巨大,区民政局确定该家庭为低收入刚性支出家庭,按照对“外围层”重点关心的要求,及时给予老黄家1.9万元临时救助金。同时,结合老黄本人长期治疗康复和户内劳动力骤减的状况,按规定核算其家庭收入情况后,今年5月,认定该家庭为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如今,老黄按照单人保政策被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不仅每月能领取442元的保障金,看病就医时的报销比例也提高了。

一层套一层的救助政策,给了老黄一家最稳妥的保障,这让老黄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他说:“我现在能安心治病,孩子能安心学习,多亏了民政工作人员,我们不需要自己去打听救助政策,他们就帮忙弄好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这是崆峒民政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的一个侧面。

近年来,崆峒区民政局构建“五层八类”,推动困难群众“全链条”救助;围绕“四兜”,推动救助对象“全层级”覆盖;强化“三链”,推动社会救助“全维度”融合,逐步建成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发挥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作用,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我们通过构建‘五层八类’,推动困难群众全链条救助。按照困难程度分层、救助内容分类、动态监测预警的思路,将救助对象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特殊层、重点层五个救助圈层分类施救。”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相关负责人马昕露介绍道,“低保救助、特困供养、受灾人员综合施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八大类救助政策各有侧重,我们以民政‘兜’、部门‘救’、社会‘帮’的社会救助品牌为抓手,高标准推进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

推动救助对象“全层级”覆盖是崆峒民政让社会救助更精准的又一方向。

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双向转办。截至目前,全区新增低保等对象510户1139名,减少了困难群众“漏保”;

建立救助对象认定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多维评估申请人困难程度和需求,量化确定救助类别和救助项目;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内容扩大到9个部门19类信息,年核对人次不断增加;

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5倍低保标准认定,拓展低保渐退政策,建立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连续提高低保标准,从快启动“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建立电价补贴等制度,2023年来发放电价补贴108万元;

审核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并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备用金,确保应急所需。推动救助服务“掌上办”,优化审核确认程序……

“全维度”融合形成了崆峒社会救助的多元化格局。借由上下联动,村(社)级层面配备兼职救助信息员279个、专职救助信息员20个,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协助提出救助申请,累计摸排各类困难群体20082人次;实现弱有所扶,2023年以来累计给予外省户籍遇困群众临时救助1260余人次,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需发放基本生活必需品2180余件,城乡低保家庭中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学生,按每人10000/8000元标准资助;扣紧跟踪问效,由局领导带队,每周深入20个乡镇(街道),围绕低保申请、审核、公示等环节,结合巡视巡察、审计、信访反馈问题,开展精细监督;畅通“信、访、网、电”等多种渠道,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发挥救助资金的最大效益。

“民生无小事,冷暖见担当。我们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把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崆峒区民政局局长周海君如是说。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 哈骥洲

平凉市崆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璐 通讯员 刘冰瑜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