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金川集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时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甘肃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多年来,金川集团围绕“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总目标,以显著提升集团整体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各类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抓好科研平台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艺技术指标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较好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用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冷轧车间 张俊成 摄
科技创新“硬实力”
核电用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带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镍钴高温合金及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
电渣锭均匀化与连续锻造加热技术;
合金真空纯净化熔炼新技术;
……
这些读起来很“抽象”“生僻”的专业术语,用四个字说更形象——高,精,尖,端。
这些高科技技术看似距离大众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
2023年12月,金川集团厚度仅有0.05毫米的“手撕镍带”年产量突破60吨,实现量产,标志着金川集团纯镍箔材生产技术从研发阶段迈进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关键部件,纯镍箔材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实现规模化量产难度高。金川集团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两方面进行突破,经过十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功销往海外,成为金川镍加工带材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据了解,“手撕镍带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只有掌握了真空熔炼技术和综合加工技术,并且拥有优良的装备水平,才能生产出薄如蝉翼的镍带。其宽度达到300毫米,厚度仅有0.05毫米,只及A4纸的一半,用手轻轻一撕就能裂开,是生产新能源电池、电子仪表零件、医疗器材等产品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无氧铜板材及超长异型管材制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开发的4N高纯无氧铜板,突破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材料应用及高端机械用高纯无氧铜铸锭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填补国内生产空白的同时,提高了我国医用、电子材料、仪器件等高端领域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的自主保障能力。
类似的“生活类”“生产类”的产品在金川集团“研发应用购物车内”还有很多,举不胜数。
科技创新成为金川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拥有科技含量的“硬核”专利技术,为金川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新动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据统计,2023年,金川集团组织开展各类重大科研攻关课题136项,其中国家级、省市级纵向项目46项,累计获得国拨资金1.00322亿元;集团级科技攻关项目共90项,完成研究42项。
近年来,金川集团在有色冶金关键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矿冶数智化转型等领域超前布局,攻破一系列新产品制备关键技术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数据显示,2024年金川集团安排科技投入54亿元,其中上半年完成科技投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10.05%。
成果转化“加速度”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支撑集团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挥战略引领作用。”金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川集团科研课题坚持“战略性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两条腿走路,不仅为集团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持和保障,还提升了集团核心竞争力。
仅去年,金川集团组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76%,一系列新产品被推向市场,新产品收入占比达43%,集团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整体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据介绍,“高导、屏蔽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开发了导电纯镍粉、镍包石墨粉、片状镍粉等高端产品,建成100t/a导电镍粉、50t/a片状镍粉中试线,已实现产销,预计集团每年增加工业产值0.5514亿元,进一步丰富镍系列粉末产品种类,延伸集团产业链,实现集团产品在高精尖端应用领域的拓展,为后续开发系列产品提供装备及技术支撑。
近年来,金川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将科技创新作为增强集团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创新“补短板”“筑长板”,在纯镍带材、电热合金、精密合金、镍基核电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导电镍粉、医用合金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此外,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金川集团以各创新载体为纽带,大力推动联合创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融合多方科研创新力量,提高整体科研创新能力。
金川集团将全力提升研发效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金川Ⅳ矿区采选冶联合攻关技术研究”“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发”等攻关项目,提升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效果和质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与集团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专利“存量”化为创新“增量”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抓主体培育,激发企业活力,在增数量、提能力、促融通、强互动上下功夫,争取企业技术创新能级实现大的跃升。
金川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支撑,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实施重点攻关,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
今年,金川集团将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抓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促进科技攻关与集团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激发创新原生动能,有序推进效益分享。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的价值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从政策制度上强化对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引导和激励,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在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分享上取得突破,鼓励潜心钻研、原始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做出重大原创成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科技成果整体质量效益。
同时,金川集团提出——立足集团创新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专利价值作用,重点围绕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储备和保护,形成以专利为核心的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整体质量,为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加大发明专利申请力度,发明专利的申请作为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必要条件。
虽然专利是“无形资产”,但它具有高回报的“商业价值”。
金川集团将加速推动将专利“存量”转化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增量”。为集团无形资产增值。
2024年全年计划申请专利75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报250项,占比达30%以上,公司级科技攻关项目核心专利申报达到100%。计划获得授权专利650项,软件著作权50项。
新时代,新征程。金川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矢志不渝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步伐。
(甘肃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