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牛肉拉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一家人匠心做好面 一碗面常红耀金城——访张国仁牛肉面馆
食客品尝超大碗
扫码看视频
1995年,下岗职工张国仁和妻子米纪信没在人到中年的十字路口徘徊多久,就果断地从头再来,拿起自己对餐饮的热爱,盘下了正宁路市口上的一家店,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牛肉面馆——张国仁牛肉面馆。2014年,本在美国留学专研生物学的儿子张鑫放弃研究生机会,回归面馆当起“拉二代”,和父母一起用心做好一碗面。如今,这家将近30年的面馆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初心,用一碗独具创意的“超大碗”,让兰州牛肉拉面惊艳互联网。
网红超大碗牛肉面常红全网
“99元超大碗套餐来喽!”足够四五个人共同享用的二细牛肉面,装进一个直径42厘米、深16厘米的超大青花瓷碗,舀上牛肉粒,撒上香菜蒜苗,配上灵魂辣椒油,就这样热辣滚烫地上了桌,霸气地占去了大半个餐桌。对外地食客和各路美食“探子”来说,端上这样一份分量十足的牛肉面,字幕里一定会配句地道兰州话——“阔气”!
2019年,受到网红大桶奶茶的启发,张国仁牛肉面馆推出了超大碗牛肉面,迅速火爆网络,尤其是外地游客,纷纷顺着线上的线索找到线下的面馆,一饱眼福口福。没想到,5年过去了,这个网红变成常红,也让这家牛肉面馆从“早班制”变成了“两班制”,夏季的晚间营业时间延长到了23点,尤其是暑假及节假日,店里几乎都是来尝鲜兰州牛肉面的外地食客。
一家普通的牛肉面馆如何抓住了流量的密码?常年身处闹市口的观察力、热情迎接八方食客的服务力、用心做好一碗面的坚守力,或许是张国仁牛肉面馆的“秘籍”。开店以来,这家面馆每年只休息2天,每天,张国仁、米纪信、张鑫一家都会在面馆里张罗,并把遇到的问题做汇总思考。米纪信说,兰州人常把牛肉面叫作“牛大碗”或“牛大”,但有外地食客来了会说,“这碗也没多大呀?”,所以我们想到,“做个真正的牛大碗!”牛肉面是西北面食界的代表之一,我们也对比了陕西、山西的面食,发现面好吃是一方面,但容器也是让人感受当地面食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也可以成为美食“一景”,对兰州的饮食文化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拉二代”给老字号带来“鑫”活力
张鑫想弃学从商,张国仁和米纪信起初是很反对的。但近十年来,这位年轻人给这家老面馆带来的新变化,让老两口逐渐认可了儿子的选择。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牛肉面被赋予的不再只是果腹的单纯使命,还蕴含着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城市形象的宣传与推介。回国后,张鑫把后厨的拉面、煮肉、调汤和前厅的收银、服务、外卖都学习了一遍,也优化了一遍。
“老父亲煮肉调汤凭自己的经验、手感,味道很好,但这也意味着,一旦离开他就玩不转了,于是我们把后厨的一些操作做了定量的调整,相当于把牛肉面馆进行了标准化的流程改造,也为我们下一步进入牛肉面预包装食品领域打下基础。”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是张鑫为这家老面馆带来的最深刻的意义。2015年,线上业务方兴未艾,张鑫果断让面馆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兰州最早一批上线外卖平台的牛肉面馆,半年时间就做到了平台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如今仍在保持良好势头,店里的外卖量能占到全部营业额的四分之一。
今年“五一”假期,随着旅游热度而来的餐饮消费高峰也准时抵达,张国仁牛肉面馆迅速行动响应文旅、商务等部门的倡议,在门口亮出了热情洋溢的横幅——“甘肃兰州欢迎您”。顺应着市场的变化,张国仁牛肉面馆除了做好牛肉真空包装等服务外,还逐步增加了牛肉面速食、老酸奶、杏皮茶、酥饼、油泼辣子等西北特色美食,方便外地游客一站式带走兰州味儿。“我们的面馆还是这一家面馆,但我们的影响可以辐射更广,走得更远。”张鑫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