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任艳艳:绣出一条致富路
任艳艳进行香包刺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王君洁
走进位于镇原县的庆阳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销售展厅,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的香包摆件、挂件、装饰品以及刺绣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裁剪布料、搭配颜色、穿针引线、装点佩饰……在妙丽香乡村就业工厂,任艳艳正和女工们赶制香包订单。经过工人们一针一线手工缝制,一个个图案精美、淳朴典雅的庆阳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目前订单有的来自省内,也有的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大部分是明年端午节的香包订单。”任艳艳和工人们一边制作订单,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任艳艳向客户介绍香包(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任艳艳介绍庆阳香包(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播种
今年42岁的任艳艳是高级刺绣艺术师,省级技能大师、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出生于镇原县的任艳艳从小就喜欢刺绣,在奶奶和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她小学三年级时就能独立完成手工缝制品。
“小时候依偎在奶奶身边,看着各色花线经过她的巧手,绣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我就偷偷地学做几针,有时候也会把做好的针线活拿给奶奶看。她总是耐心地给我指点,还常常表扬我的针线活做得好……”凭借着热爱和家人的认可,刺绣这颗种子在任艳艳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上学的时候,我选择了陇东学院服装专业,进一步学习刺绣技术。”1999年,从学校毕业后,任艳艳先后开过制衣店、成衣店,但制作刺绣的手艺她一直没放下。
“服装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我索性转型,在服装店做刺绣。”任艳艳说,凭着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的知识,她把刺绣产品进行设计、创新、分类,不再是单一地制作民俗香包,开始制作一些实用型的产品,比如枕头、拖鞋、车挂等装饰品。
2005年,任艳艳的100多件手工刺绣作品第一次“亮相”庆阳香包节,很快就被销售一空,收入3000多元。
这个“没想到”的结果,让任艳艳的“刺绣之路”越走越坚定。
发芽
为了提升自己的刺绣水平,任艳艳遍访当地刺绣老艺人,学习民间遗存下来的精湛刺绣绝活,还专程前往苏州、成都等地学习苏绣、蜀绣,经过融合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线条流感强烈、张弛有变;构图疏密有致、灵动飘逸;色彩运用灵活,既有陇东大红大绿热烈对比,又有经典的朴素色彩。
2010年,任艳艳的香包刺绣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她借机再次进行创新——设计研发红色文化产品以及文创类产品,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单”。
随着订单增加,任艳艳决定寻找一些村里的留守妇女,对她们进行培训,带动她们一起进行香包刺绣制作。
“我挨家挨户上门,对有意愿的乡亲免费进行教学。学成以后,给他们提供原材料,她们加工制作好成品后,再按保底价回收。”很快,一部分具有刺绣手艺的妇女跟着任艳艳做起了香包。看到乡亲们足不出户就能有收入,一些年纪大或是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也逐渐加入。
“她们有了收入,信心足了,干活更起劲了。”
她们的加入,也让任艳艳的干劲更足了。她坚持亲自设产品、培训刺绣能手,很快便成了镇原县香包刺绣民俗文化产业的带头人。
共同致富的决心,让任艳艳的“刺绣之路”越走越远。
任艳艳教群众制作香包
任艳艳和当地妇女一起制作香包
生根
作为香包绣制传承人,任艳艳深知香包刺绣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2017年,她成立庆阳妙丽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常走出去学习交流,与美术学院教师共同研发设计新品,让产品更加多元,紧跟时代的步伐。
2019年起,任艳艳先后申请了“妙丽香”等2个品牌商标、19个香包刺绣外观专利。通过严把质量关,“妙丽香”品牌逐渐得到更多客商的认可。在传承香包、刺绣、剪纸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公司形成了“3+N” (香包、刺绣、剪纸+服饰、编织、玩具、纪念品、文创产品……)产品体系,建成了5个生产基地。
在传承创新上,任艳艳深入挖掘庆阳独特文化内涵,结合镇原杏文化,研发了杏花手链、香包、刺绣等产品;结合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研发了《梅、兰、竹、菊》中药保健脊椎枕、中药保健莲花坐垫、防疫香包等10余种新的产品;结合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研发了七夕节玫瑰挂件、平安葫芦及金猪戏瓜、湖羊撷花、玉兔品香、神牛采药、梅鹿献寿、雄鸡催耕六大吉祥物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
同时,她在产品中融入国内外元素,并借助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包装。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迅速远销上海、广州、天津、北京、深圳及欧洲等地,年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
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镇原县的妇女们了解刺绣、爱上刺绣、学习刺绣并以此创业。依托乡村就业工厂,任艳艳的公司稳定安置400余名农村妇女务工增收,其中从事生产研发的专业女技工有36人。依靠“公司+基地+农户”“订单集中,分散制作,最后定型”等经营模式,她带动周边5000余名农村妇女从事香包、刺绣、鞋垫、布鞋等产品加工,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此外,任艳艳还免费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活动60余次,开设网络直播课、网络培训班和直播带货等活动500多场次,全方位、立体式呈现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承非遗技艺,让任艳艳的“刺绣之路”越走越自信。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任艳艳教大家制作香包。
任艳艳教孩子们刺绣(除署名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