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崆峒区:巧用“穿针引线” 编织基层“善治蓝图”
今年来,东关街道双桥路社区把主动创稳、主动创安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以网格精细化管理为依托,聚焦群众需求,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机制,积极培育“五走五最”工作法,立足“小网格”、发挥“强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将难点、痛点变为亮点,做好“穿针引线”精细活,串起居民群众“幸福线”,打造温情“邻里圈”,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穿起党建引领“针”,为社区管理“加满油”。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主线,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协调共建“统筹针”。由社区牵头,统筹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投入到矛盾纠纷调解、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等社区治理各项工作中,共谋社区发展,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精准化。二是用活物业“服务针”。深化“社区+物业”治理模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截至目前,已完成维修楼栋损坏的路灯及楼道开关、清理楼道卫生、疏通下水、协调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民生实事20余件。三是激活党建“发展针”。结合“敲门行动”,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排查重点,做到“抓早抓小”,确保日常问题高效解决。截至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43件。
引好社区治理“线”,为居民办事“注活力”。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作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党群睦邻“连心线”。依托“党建红+网格蓝”服务模式,大力实施“家庭·口袋计划”,从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生活中,听民声、问民需,让群众“走得进来、看得明白、知道结果”,让居民的所需所求在家门口实现“一口袋全掌握”,实现“网格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二是便民帮邻“解忧线”。充分发挥“家庭·解忧杂货铺”效用,通过入户巡查、网格微信群反馈等方式,着力研究解决居民生产生活的难点、堵点,实现民情网格内掌握、问题网格内解决。同时,结合12345平台,深化“接诉即办”服务,改“坐等服务”为“靠前服务”,推动“急需服务”即时解决,切实提升治理效能。三是协商聚邻“共识线”。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方桌四角”联席会、“民情恳谈”,积极了解、回应和解决居民反应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了“邻里事、邻里议、邻里解决”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开展现场协调会7场次,参加居民达130余人次,解决民生问题12件。
织密社区服务“网”,为共建共治“添动力”。积极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努力提升居民服务质效。一是织密和谐“平安网”。通过“陇情e通系统”和“网格微信群”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从事件采集到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民生服务在网格中开展、平安建设在网格中落地”的工作目标。二是织密为民“服务网”。社区坚持“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原则,发挥党员干部“人熟事清家门近”优势,通过走访亲属、邻里及电话沟通等“刚柔并济”的方式,掌握特殊群体家庭情况、就业状况、经济来源等日常活动情况,做到思想意识上、困难救助上、亲情关怀上给予帮扶。同时,针对重点特殊人群分门别类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切实压实管控责任,增强管控实效,严防发生现实危害。三是织密群众“幸福网”。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书香意浓”书屋、二楼舞蹈室、活动室等群众性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不断丰富“萤火虫”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卫生整治、健康义诊、文明创建、最美家庭评选等实践活动16场次,在辖区形成崇德向善、凝聚时代正能量的社会风尚。同时,聚焦“一老一少”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贫困群体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入户清扫、心理疏导、困难救助、慰问等精准化帮扶13次,服务人群34人,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网格中的幸福生活,大力编织基层“善治蓝图”。
记者:哈骥洲 王娜 宋文婧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