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土窑洞爆改“牛魔王”大别墅 科技感拉满

平凉崆峒土窑洞爆改“牛魔王”大别墅 科技感拉满

原标题:崆峒区:“土窑洞”蝶变成了“产业园”

乡村振兴如何提质增速?产业怎样做强做大?群众如何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发展壮大?

走进崆峒区大寨乡畜牧产业园,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远远眺望,南北两侧风格独特的产业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

眼前,利用废弃宅基地和废旧窑洞改造的新窑洞、忙着搬运饲草的农民、悠闲漫步的红牛无不体现着最原始的乡土气息。

“我在这里养了80头牛,这土洞洞里长的牛活动量大,育肥快,肉紧实,也不容易生病,自然价格就高,坡底下吴支书他们的红牛还壮哩”。养殖大户金六三一边倒着饲料一边高兴地说。

一个年轻人正眯着眼细数着围栏里的红牛,仔细一看是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吴春刚。“吴支书,这都是你养的牛吗?”

“不是我个人的,这是我们三个村整合集体闲置资金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共同买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废弃窑洞生态养殖基地好,商量后就成立了咱们全区首家由3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联办的村办公司,现在已经入驻42头红牛了,很快就能见收益,老百姓一看能挣钱,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哈哈。”

近处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科技感,自动饮水、自动通风、自动控温、自动刮粪、自动上草等先进养殖技术一应俱全,科技感在这里体现的更加具象。

党员致富带头人马孝忠看见有人前来,热情的喊道“你们刚从生态养殖基地过来吧,那边是纯天然养的牛,这边是高科技养的牛。不管是传统养殖还是现代养殖,都能挣到钱嘛。咱们畜牧产业园现不仅带能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还能带动村体经济发展,更能给兄弟乡镇分红呢”。

令人可喜的是,不远处的一座牛存栏可达600头的现代化养殖小区建设“进度条”,即将拉满。

把没用的“土窑洞”变成了“产业园”,只是大寨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寨乡按照打造全市最“牛”乡镇的目标定位,坚持不懈打造品牌化、链条化的区域特色红牛小镇,截至目前,全乡抓建千头养牛专业村4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18个,发展养殖户1811户,牛存栏18580头,牛饲养量达4.2万头,牛产业已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金字招牌”。

“我们将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锚定‘种养加联合、游娱忆结合、产供销融合’产业发展新思路,深度探索‘红色历史+平凉红牛+文旅康养+新兴能源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挖掘‘星火平东、魅力海寨’研学旅游新品牌,努力为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寨乡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记者:李敬瑞 通讯员:张煜岩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