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生产到餐桌 崆峒区“链”起全过程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广大生产经营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近年来,崆峒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食品安全防线,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实现全流程监管,用心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崆峒区白水镇泾河川万亩产业园的有机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棚内悬挂着大量粘虫板,棚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先进的绿色防控设备一应俱全,棚内绿意盎然,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管好“田间”才能守好“舌尖”。近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积极构建农产品追溯监管、抽检监测体系,实时监控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确保全程可追溯,实现网格化动态监管。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反应堆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同时,大力推进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工作,不断加强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意识,提高蔬菜种植与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绿色的农产品。
白水镇行政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安倩说:“在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建中,白水镇党委、政府聚焦创建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以“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为主要措施,重点采取生物防虫、生产地块动态管理、落实信息追溯、构建抽检监测体系等安全措施,引导农户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及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加强环境监控,持续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口,坚决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走进崆峒区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加工车间内,张贴的食品安全标识醒目显眼,通过透明玻璃能够直接观察各食品操作间,各类肉制品从洗肉、备料到下锅以及后厨卫生状况一目了然,各类肉制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被送入冷冻车间,再经细致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据悉,崆峒区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作为崆峒区平凉红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七大工程”之一,依托平凉伊通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制度要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追溯配送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将规模小、条件差、设施简陋、安全风险高的家庭式清真肉制品小作坊全部引导入驻加工区,进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并分户接入“陇上食安”智慧监管系统,确保达到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条件规范、加工流程规范、生产记录规范、信息公示规范“五规范”标准,实现食品安全从原料、入库、加工、销售、餐桌的全流程精准管控,助推崆峒美食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使“食安崆峒”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发展后劲更强。
东关市场监督管理所监管人员张智成说:“为进一步规范清真肉制品加工区的生产,我们东关市场监督管理所日常工作中重点监管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并建立原料进货台账,以确保原材料来源的安全合法;第二,通过登录陇上食安平台,查看透明车间,对整个加工流程做到全程可视化监管;第三,要求各生产单位要严格落实成品储存要求,做到储存环境干净、成品和半成品分区存放等制度的落实,同时建立食品销售台账,确保从加工区销售出去的每一个产品都可以做到追根溯源。”
在新世纪超市绿地广场店,记者看到,食品销售区域整洁有序,各类食品摆放整齐,标识清晰。超市负责人介绍,超市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他们严格筛选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的食品安全证明,并对进货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此外,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还定期检查各商超食品安全情况,多点发力、精准施策,筑牢群众食品安全防线。
市民尚先生说:“这里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也合适。各类商品的生产日期,营养价值还有注意事项都标注的很清楚,作为消费者,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只有看到这样公开透明的信息,我们才可以放心去购买。”
除了大型超市,一些销售市场也在食品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新阳光市场作为集中批发类市场,从安全责任制度、供应源头管理、质量安全自检、强化安全意识等方面把好食品安全关,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抓好“舌尖上的安全”,为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今的崆峒,“食安”到“心安”的升华正在发生,“食之放心”“食之满意”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从“舌尖安全”到“舌尖幸福”,崆峒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迭代升级工作体系,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全力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高地,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高洁 刘薇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