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凉市崆峒区:袖珍学校里的“升旗仪式”
峡门乡山口教学点的升旗仪式
仲夏清晨,山里的雾气尚未消散,8岁的古倩燕和马玉琴便背着书包,沿着蜿蜒山路走向学校……
彼时,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山口教学点43岁的教师柳胜元早已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将要到来的三名学生。
“稍息立正,注视国旗,共唱国歌。”每周一早晨八点,柳胜元都会拿出五星红旗,迈上升旗台,和孩子们一起用高吭的声调歌唱国歌。
一边是升旗手马玉琴,一边是古倩燕庄严敬礼,还有学前班的虎文新,三人站得极为端正。
烈日骄阳下,柳胜元带着三个娃又一次升起了国旗。随着稚嫩的歌声,国旗缓缓迎风飘了起来。
“参加升旗仪式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不管有几个学生,但该有的仪式一样也不能少。爱国教育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升旗仪式必须要举行。”柳胜元说。
这所位于崆峒区南部山区的峡门乡山口村教学点,前些年旗杆旁能站上13名学生。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也跟着父母离开了。如今,在校学生仅有4人,还有一名需要送教上门的三年级学生。
柳胜元是这里唯一的老师。从2008年算起,他在偏远山区的乡村讲台上扎实地站了16年,在山口教学点升了6年国旗。
“山里娃只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教出一个学生,有时候能带给一家人希望!”柳胜元说。
教学点只有一个“复式班”,语文、数学和体育,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他都要教。
“三个娃一起上课,一堂40分钟的课被分成好几个部分,前10分钟先给学前班上,一年级的坐在旁边写作业,几个年级轮流来。”柳胜元接着说。
“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从教十余年,坚守乡村的柳胜元见证了学校残破的土坯房被宽敞结实的教学楼取代,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而他教出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也从这个小小村落走出了大山。
柳胜元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这几年,教学点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除了每天中午都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资助的‘免费午餐’,还有支教中国‘2.0’项目带来美术、绘本、乐高等远程视频课,娃娃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说到这儿,柳胜元嘴角上扬。
在这个“袖珍”学校,虽然学生少了,但柳胜元一直坚守,“哪怕只有孩子一个上学,我们老师也得上课。”因为这里,一直是他心中的高地。
“……前进!前进!前进!进!”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山口教学点的国旗再次冉冉升起。
柳胜元照例走向升旗台,把五星红旗系在旗杆上,站直身子,再用力向外一抛。三名学生扬起脸,右手举过头顶,行着少先队礼。
外出务工、许久未归的人回到村里,看到依然高高飘扬的国旗,就知道:“柳老师还在给娃们上课呢。”(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