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大咖来打卡 革命老区拿出宝藏名片接泼天流量

网红大咖来打卡 革命老区拿出宝藏名片接泼天流量

自动播放

原标题:网络博主打卡“智慧算谷”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登科)6月19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走进庆阳市,首站来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对庆阳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进行全面了解。

网络博主走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

网络博主走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

在位于庆阳云创公司院内的庆阳数据燧弘华创智算中心内,采访团一行看到黑色机柜整齐排列,数据线交错纵横,技术人员忙碌穿梭,紧锣密鼓地为目标客户应用进口H系列的使用环境,包括日常设备维护与安全监管,保障客户的稳定使用,确保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绿色算力服务。在提尔科技液冷智算中心,当网络博主们看到泡在液体内的服务器时,不禁“大吃一斤”。原来,这种液体耐高温、耐腐蚀,是一种特制油,以液冷达到降温目的。

网络博主正在参观运行机房

网络博主正在参观运行机房

随后,网络博主来到了正在建设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中国能建、秦淮数据、浙江众合,电信二期、移动二期、联通一期、京开能源等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据介绍,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占地17459亩,计划建设“1”张服务全国的算力网,打造“智算”“智能”“智产”3条产业链,培育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5”数体系,实施算力规模提升、直连链路联通、园区基础设施、要素服务保障、数字产业招商、数据要素聚合、算力资源调度“7”大工程,全力打造“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红色数据聚集地。

庆阳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要求,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促进东西部地区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

(每日甘肃网)

相关新闻

中国甘肃网:万千气象看甘肃丨黄土高原上的列宁学校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任磊

在山青水秀的荔园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红色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在祖国大西北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

6月20日上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走进庆阳市华池县,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走进南梁镇列宁小学旧址,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崭新气象。

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成立后,为了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培养好下一代和接班人,刘志丹等在四合台的老庄河借用村民邵凤麟家私塾窑洞三孔,办起了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招收贫穷人家的子女上学读书,推行新型的免费教育。

办学初期,小学聘请了原私学先生代教,有学生16名。至11月,学生多达50多名。当时,列宁小学开设有国语、算术、军体、歌咏等课程。同时,宣传革命精神、马列主义。

学校成立后,刘志丹等边区领导人,经常亲临学校视察、讲课,关心过问学校的各项工作。

在边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到1935年春,列宁小学的学生增加到了65人。

随后,受战火侵扰,列宁小学几经搬迁,但没有停止办学。至1947年3月,陇东战争爆发,列宁小学被迫暂时停办。1948年秋,学校恢复教学。

从1934年3月至1949年9月,15年时间里,列宁小学共培养出学生380多人。这些学子,在随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屡立战功,成绩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小学受到了各级重视,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多。

列宁小学不断扩建,并于2021年秋季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约66亩,可容纳1400名学生,可设教学班30个,成为了一所标准化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列宁学校。

而今,列宁小学旧址被保护了起来,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列宁学校副校长杜妍介绍,今天的列宁学校是华池县最大的九年制村镇学校,总有教师80多人,学生1100多名。

为了传承好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列宁学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凸显红色育人特色,通过“知”“树”“行”行动,把红色精神注入青少年的血脉,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知,就是引领学生做精神的知者;树,就是要引领学生做理想的树者;行,就是引领学生做少年的行者。”杜妍说,“我们还开设了红色腰鼓、红色剪纸、红歌演唱、红色诗词吟诵等特色课程,拓展了红色网站、红色故事阅读等10项行动,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助力学生实现从成人到成才的转变,最终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中国甘肃网:万千气象看甘肃|相约南梁红色小镇:巧手推开幸福门 美食盛满老区情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是庆阳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为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

6月20日上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走进华池南梁,探寻庆阳革命老区的红色印记。

南梁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重镇,从这里燃起的星星之火,曾照亮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辉煌道路。人们慕名走进南梁,重温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也让南梁成为红色旅游圣地。

用好红色文化,造福一方百姓,南梁镇以打造红色文化大景区为抓手,将南梁革命遗迹串点成片,让游客更加翔实触摸南梁历史。同时,南梁红色小镇还将庆阳的非遗文化,老区美食融入到景区体验中。在带给游客丰富旅游感受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群众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上受益。

南梁镇荔园堡村何沟门安置区是南梁打造的红色文化体验小镇。新建的民俗馆、智慧馆、餐饮馆已全部投入运营。

走进民俗馆,麦秆画老师杨淑芳正在教群众制作麦秆画。麦秆画取材低廉,艺术价值却极高,是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民画。

杨淑芳说,制作麦秆画有20多道工序,小小的麦秆经过清洗、蒸煮、碾压、粘贴等程序成为工艺品,这些工序可以分散制作,按照流程来加工,农家妇女经过培训后,也能协同配合制作麦秆画。她在南梁红色小镇民俗馆培训农家妇女,庆阳农家妇女有刺绣、做香包的传统,比较心灵手巧,学起来容易上手。

杨淑芳团队农家姐妹制作的麦秆画除了大部分统一销售外地市场,还有一批具有南梁特色的麦秆画留在民俗馆,为来南梁旅游的游客带来艺术享受。

同样,制作庆阳香包和美人鱼玩偶的项目也为民俗馆带来多元民俗体验。项目负责人刘晓峰说,他们来自西峰区肖金镇,在南梁依托红色旅游发展旅游伴手礼。他们开发的香包和玩偶,当地妇女都可以参与制作,巧手点亮生活,为家庭带来收入。

走进革命老区,品味特色美食。南梁红色小镇的美食馆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之一。炸粘面、洋芋津津、米面馍馍、红枣馍馍、油圈圈都是南梁特色美食,盛满了南梁人民的热情与真诚。来到红色南梁,游客一定要打卡这些来自老区的舌尖美味,感受陇东人家的热情质朴。

卢志文家就是陇东人家,他家就在南梁红色小镇的文旅集中区,房屋是二层小楼,面积有260多平方米。

“我们自己住两间,其余的房间我们改造成客栈,为游客服务。”卢志文说,他当时之所以选择大房子,主要是考虑后期发展民宿。

如今,卢志文家的房子已经成为特色民宿,客源由当地的公司统一调配,成为卢志文家的重要收入之一。

未来,南梁镇还将投资建设小红军军训培训中心,发展研学旅游,让南梁旅游服务更加完善。

据了解,南梁镇还招商引资引入天津罐装水企业,在南梁开发“南梁坊”饮用纯净水,以瓶装水的方式将南梁宣传出去,也让走进南梁的游客喝上属于南梁的家乡水。

以上项目可推动南梁红色小镇和南梁大景区加速发展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梁整体形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务工、经营商铺实现增收,延长产业链条,群众文旅产业收入可达到总收入的30%以上。

南梁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表示,红色南梁是革命先辈留给庆阳人民的宝贵材料,南梁镇党委、政府将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守护好南梁的绿水青山,高质量治水,高标准建设南梁红色大景区,让南梁精神永续传承,永放光芒,让南梁群众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过上好日子。

中国甘肃网:万千气象看甘肃|打卡南梁革命纪念馆 见证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地方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以南梁为中心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以南梁为中心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历史地位的“两点一存”,也是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见证。

6月20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积蓄奋进力量。

在茫茫的黄土塬上,巍巍子午岭脚下,有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镇——南梁镇。

南梁是西北高原上的一片红色热土,以它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成立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被人们称为“南梁政府”。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一幅气势磅礴的革命画卷,展现了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是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铭刻着陕甘边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光荣史册,成为感召后人,启迪思想的宝贵精神财富。

迄今为止,南梁精神作为革命先辈留给后人们的宝贵财富,早已成为庆阳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旗帜引领,让庆阳能够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加解放的思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奏响了振兴发展的时代强音。

步入宏伟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挂画、一份份考究的史料,都在安静有力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

为了更好传递红色文化,南梁革命纪念馆十分注重发挥公众教育职能和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陆续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体验烽火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我的南梁行”主题研学活动,围绕南梁红色文化,在线下推出“缅怀先烈,红色寻根之旅”“峥嵘岁月,南梁红色之旅”“红色传承,寻迹体验之旅”3条研学精品线路,在线上依托“融媒体矩阵云展馆+问卷调查+微视频+红色故事宣讲”多维形式,打造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研学体验项目,共策划开展研学活动近200场次,吸引8万多人次参与。

同时,南梁革命纪念馆以文创入手,发掘红色文化内涵,让南梁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真正能流传千年、永不褪色的,一定是刻在华夏儿女骨血里的那一抹中国红。这耀眼的红,是无数仁人志士拼搏、奋斗、牺牲的见证,是无数革命党人追随、坚守、诠释的信仰,是华夏儿女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是百年间一直照亮这盛世山河的赤诚初心。

也是基于此,南梁革命纪念馆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创,成立南梁红色主题邮局,累计推出特色产品4大类60余种,南梁红色元素纪念币、生肖币、图书画册等备受公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