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手术刀在生命禁区辟路 共和国同龄人忆与医学缘分

拿手术刀在生命禁区辟路 共和国同龄人忆与医学缘分

原标题:【我和我的祖国】“医”心向国 筑梦健康

自动播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见习记者 马昭君

1949年,程得钧呱呱坠地。

彼时的他,从未想过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联系得如此紧密。如今,站在新的时代回望过去的七十多年时光,“自豪”和“感动”成为他提到最多的词。

1971年,全国工农兵大学招生。22岁的程得钧已经从西藏当兵3年后退伍,被分配到皋兰县贸易公司工作,同年9月,站了一个月柜台的程得钧得知大学面向工农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是农民的孩子,对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感受很深,我想要学医,能帮助到很多人。”瞄准这个目标,程得钧被录取到兰州医学院,开启了他与医学的缘分。

“你想干哪一科?”

“神经外科。”

1974年,大学毕业的程得钧分配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工作。

健康无小事,脑部问题更是“头”等大事。神经外科手术,被誉为在“生命禁区”开辟希望之路,而这门复杂、深奥且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却深深吸引了他并成了最坚定的理想。

然而,程得钧初为医生便感受到了“下马威”——讨论病例、查阅文献时,几乎都是以英语为主,“不懂英语”成为程得钧初为医生的一道难题。

“我们在校期间学的都是俄语,为了尽快跟上大家的节奏,英语这个难题必须解决。”于是,工作之余的程得钧常常带着一个收音机,一有空闲就打开甘肃广播电台跟学英语。不仅如此,他一路勤奋钻研,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名稚气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果,各类新兴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脑部肿瘤在近20年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谈及医学治疗水平的发展,程得钧更是滔滔不绝——

“以神经外科常见的脑干肿瘤为例,以前这种病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绝症’,保守治疗几乎就是‘等死’。”他介绍道。

脑干肿瘤在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区”,在过去脑干肿瘤的手术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密布着细如发丝的神经,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因此手术困难较大,易造成脑干内的重要结构损伤,手术致残及手术死亡率较高。”程得钧说道。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该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随着多学科合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手术中可以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安全切除病灶,将再出血风险降至最低,这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程得钧说道。

毫厘之间,用一把手术刀,与掌控患者命运的死神无数次交锋,这就是程得钧医者生涯的真实写照。

程得钧从医40余年,和神经外科研究“亲密”接触了近半个世纪,可以说他是中国神经发展的最直接见证者。程得钧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医学就是一个相加的过程,每一步都算数。

从医几十载,程得钧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如今,退休的他依旧保持着时时学习的状态,家中随处可见神经外科专业书籍。他说:“我是一名医生、一名党员,更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和支持。我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见证了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