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后浪奔涌起 传承冷门绝学有青年力量

甘肃后浪奔涌起 传承冷门绝学有青年力量

原标题:《今日聚焦》——五四青年 蓬勃向未来

自动播放

青春正朝日,拼搏正当时。

“后浪”奔涌起,奋力奔跑中。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每个人都有一段火热的青春记忆,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眼下,有这样一群青年正在不断奔跑,将活力融入新时代发展中,拼搏奋斗,诠释着青年的担当、勇气和热爱,寻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花样年华。

“90”后郑兆全,是兰石重装重工公司加工中心三班班组长。2015年,兰石重装开展“出城入园产业升级”项目,并组建成立数控技术加工车间,因专业对口,刚从兰州工业学院毕业的郑兆全便来到了兰石,成为了厂内数控车间的一位工人。

为提升技术,郑兆全将“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牢记于心,通过参加省级技术比赛磨练技能。入职不到两年,他就获得2017年甘肃省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工比赛第一名和2017年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兰石杯”省级一类第一名双份荣耀,被授予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能力和荣誉加持下,他开始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当中。

别看产品零件只有巴掌大小,但加工精度要求特别高,厚度公差要控制在正负0.02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以前普通车床加工,精度很难热控,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废品。

与普通车床相比,数控车床能够通过编程实现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如此复杂的产品数控编程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经验可借鉴,郑兆全只好自己来摸索。经过多次实验反复编写程序,他把原来普通车床的车洗磨三道工序,优化为数控车床一道工序完成。工序的优化不仅杜绝了废品的产生,而且效率比之前提高了9倍。凭着一股韧劲和钻劲,郑兆全还改进了7条超细超声孔钻削操作规范,提出了由零件超声波探伤改为下料前超声波探伤的创新工艺,对刀具进行再加工,消除了超级螺母车靴时容易产生的振刀现象。在郑兆全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兰石重工成为甘肃省屈指可数的超级螺母独立加工企业。如今,郑兆全已经从曾经的学徒成长为老师,带着一批又一批更加年轻的数控车床技术人才,推动着班组数控技术不断提升。

在兰石,和郑兆全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在操作台前不断磨练着属于自己的“精度”人生。当然,火热的青春不仅在工厂车间里淬炼,也在“冷门绝学”里闪光。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古文字学强基班的同学在进行第八十七期读简班读简计划。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使用时间最长、最广泛的书写载体。甘肃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出土的简牍不仅是史料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献,更是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伴随着甘肃简牍的发现,“简牍学”应运而生,但由于内容晦涩、学术门槛高、研究受众范围小,“简牍学”一度被称为“冷门绝学”。2021年9月,为了更好地培育古文字研究人才,兰州大学文学院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同开办“兰山论简”读简班,学院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的同学在简牍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研读《悬泉汉简》。王瑞霖便是其中之一。

在老师、专家的指引下,强基班的学生们通过领读、认读,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一枚枚简牍上的文字逐一辨认,掌握简牍理论知识,再通过“重走丝路”、“文字探源”等一系列研学活动,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密度,使冷门不冷,绝学有继。这些年轻的学习者,也在通过多样的传播方式,从简单有趣的文字科普入手,帮助冷门专业走暖。

用充满童趣的简笔画,让枯燥晦涩的甲骨文字变得有趣,除此之外,强基班的同学们还创立了“活字工作室”公众号,创作吉祥物、表情包符号、文创产品等,希望能用更加年轻化的表达让古文字学走进大众视野。

“绝学”不绝,代有新人。青春,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也飘扬在黄河岸边的歌声当中。夕阳还未落山,黄河近水广场前的台阶上已经坐满了市民和游客。

大家正在等待的,是由兰州本地的音乐社团“声场实验室”发起的“露天演唱会”活动。

赵欣然,声场实验室的主理人。出于对音乐的热爱,2023年5月他和妻子一起创立了音乐社团“声场实验室”,并开始露天表演。

高校大学生张瑞,正是社团里的成员之一。

在网络上看到声场实验室的视频之后,张瑞决心去试一试。即便在唱歌领域并不擅长,但她依然加入了社团,成为社团社群的管理员,负责演出的直播任务。

更开放也更包容,这是年轻的标签。在网络上,有关“演唱会”的视频播放量、点赞量还在不断攀升,而将温暖和鼓励通过音乐传达给每一个人,让热爱音乐的普通人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社团里每一位成员的初衷。他们也希望这场意外走红的露天演唱会能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惊喜和浪漫。

夜幕降临,百年铁桥霓虹闪烁,滔滔黄河流光溢彩,沿岸淳厚的乐曲与雄浑的合唱,交织成动人的旋律,释放着温情的力量,也奏响着青春的乐章。

青春本就有千万种模样,坚持和热爱、传承和发展、积极与包容。有理想、敢担当,新一代的青年人正在用勇气和坚持,让青春闪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也祝愿每一位青年人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甘肃新闻丨肩负时代重任 为陇原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力量

自动播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省广大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富民兴陇的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着青春力量。

在基层工作一线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我省广大青年不断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物保护团队是今年“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几天团队人员正在进行实验室考古,对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棺木进行层层清理,绘制病害图,并将一件件文物从棺木中提取出来,了解墓主人葬俗葬制。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项目,2023年共资助困难家庭学生6951名,发放资助金6407万元。全省共青团关爱困境青少年专项服务十大行动,筹措资金1.02亿元,帮扶困境青少年7.56万人。

过去一年,青春的身影随处可见,面对积石山6.2级地震,各级共青团累计招募青年志愿者2071名,搭建安置活动板房1482套,服务灾区青少年及群众2.5万多人次。围绕“乡村振兴 青年建功”行动,助力销售“甘味”农特产品2149.63万元。开展“青年企业家甘肃行”活动,吸引项目资金136.4亿元。

甘肃台报道。

中国甘肃网:【五四青年节特刊】谢武东:警徽闪耀铸忠诚 青春无悔献公安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实习生 党新

电话铃声持续不断,桌上摆满了案卷和文件,电脑屏幕上的信息也在闪烁个不停……在景泰县公安局众多忙碌的公室里,有一间,是谢武东的“战场”,也是他默默奉献、守护一方平安的阵地。

走进他的办公室,一个醒目的柜子立刻映入眼帘:上层整齐地摆放着荣誉奖杯和奖章,每一座奖杯、每一枚奖章都闪烁着光芒,无声地讲述着他为公安事业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感恩组织,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谢武东一边轻轻擦拭着奖杯上的灰尘,一边微笑着如是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谦逊。

谢武东,37岁,中共党员,现任白银市景泰县公安局副局长。自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办理过上千起案件,化解了无数次矛盾纠纷。多年来,谢武东始终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了人民群众心中忠诚可靠的守护者。

走出去 生活才有盼头

1987年,谢武东出生于会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位军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军队服役九年,后因腰椎受伤,带着病痛回到了家乡。母亲则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姐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供两个孩子读书对当时谢武东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面对选择,姐姐毅然将宝贵的读书机会留给了谢武东。

“依靠‘老天吃饭’的生活一眼望不到头,也无法满足家庭的需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谢武东早早开始思考如何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上初二起,谢武东开始利用假期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赚取生活费。

在白银做铝合金门窗工作时,谢武东居住在简陋的宿舍中,一日三餐以“将就”“凑合”为主。有时,两个大饼可以度过一整天。

那是他第一次离家远行,踏上打工之路。回忆起那段充满艰辛的时光,谢武东说,似是昨日。

尽管家境贫寒,求学之路布满荆棘,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认真学习,追求上进的步伐。

“老师和警察,是我最向往的两个职业。”初中时期,物理老师上课时只带两只粉笔的讲课方式,如同磁铁般深深吸引着谢武东,让他对成为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没能考上师范学校。但命运总是充满转折,让人出其不意:一份警校体检通知。这份通知,点燃了他心中久藏的警察梦。

“其实,对警察的向往,也有一部分源于父亲的影响。”在他心中,父亲曾经作为军人报效祖国的正义与勇敢,早已深深刻画在他的心灵深处,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这一次,谢武东牢牢把握住了机会,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成功考入了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主修公安管理专业。

怀揣着梦想与希望,他再一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但这一次,他脚踏的是求学之路……

困难 是挑战也是动力

追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

三年中专毕业之际,谢武东报考了警察,成绩达标,但年纪太小,他被刷了下来。

为了警察梦,谢武东选择继续学习,攻读了两年大专。但是,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勤奋的青年。就在他大专学习的第二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突遭变故,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

“打不倒的终将使我强大。”家庭变故和生活困境并未击垮谢武东,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走警察这条路的决心。

在警校求学的日子里,谢武东依旧边打工边学习,尽管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学校的老师们得知他的家庭困境后伸出援手,特意为他筹办了一次捐款活动。

他清晰地记得,那是在一次班级的十一联欢晚会上,大家齐心协力筹集了两千多元。这笔善款不仅缓解了谢武东物质方面的窘迫,更给予了他心灵上无尽的温暖。

债务,对于谢武东而言,是未来必须面对和偿还的沉重责任,也是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动力来源。

在求学的道路上,尽管谢武东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慷慨资助和无私帮助,但他身上依然背负着许多沉重的债务和欠条。因此,大专毕业后,为了偿还债务并追逐心中的警察梦,谢武东毅然决定投身于各类考试,同时也在会宁县本地的草滩派出所担任辅警。

“辅警也是警,同样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谢武东如是说。

在辅警的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耐心和热情,细心倾听群众的诉求,积极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对于谢武东而言,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称赞,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五年的辅警生涯,与谢武东相伴的是同样漫长的五年考试之路。身为农村长大的孩子,他的普通话并不尽如人意,而这也成为了他面试路上的绊脚石。

“考了五次失败了五次。”每次失败,谢武东的失落之情都难以言表,但他总是咬紧牙关,默默告诉自己:没事,重新再来!

连续的挫折并未将他击垮,反而激起了他内心更强烈的斗志。

从磕磕绊绊到后来的对答如流,谢武东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磨砺。那段时间,他每天坚持与同学一同模拟练习,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图书馆几乎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谢武东打趣地说,他每天翻阅着馆内所有能查阅到的相关专业书籍,汲取知识,为自己的梦想充电。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谢武东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景泰县公安局,踏上了实现梦想的征途。初入警界,谢武东被分配至景泰县城关派出所治安大队,开启了他全新的职业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谢武东凭借先前作为辅警的丰富历练和扎实基本功,在岗位上表现得游刃有余。

无论是打击街霸、维护社会治安,还是查处治安案件、处理棘手的刑事案件,他都能从容应对,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赢得了群众广泛的赞誉。

2016年,谢武东凭借着一系列耀眼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成功转岗至景泰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担任中队长一职,随后,他又任景泰县公安局草窝滩派出所教导员,继续坚守在守护地方安宁的岗位上,为百姓保驾护航。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无比热爱这份职业。作为一名警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群众的安全感多一点,满意度高一点。”谢武东同志如是说。

2018年,全国上下全面打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专案组成员的他,把群众举报线索核查作为基础工作,深入辖区走访摸底排查,积极搜集广辟线索来源,梳理核查上级转办的各类群众举报涉黑线索。先后主办或参与办理多起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案件,成功打掉了“街霸”芮某祥,打掉了以李某艺为首的“恶势力团伙”等。

2022年初,在草窝滩派出所工作的谢武东听到村民们反映有人抓捕野生禽类的线索。他从这一线索入手,展开深入调查取证,缜密分析研判,和专案组成员一道连续奔赴宁夏、青海等周边省市,经过8个多月风雨无阻、废寝忘食的艰苦奋战,成功侦破“1.06”系列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带动省内其他市州共立案和破获刑事案件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没收大量猎捕工具。

该案,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和打击野生动物犯罪专项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多年的警察生涯,谢武东由于长期废寝忘食的工作,不幸被确诊为糖尿病,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谢武东并没有被病魔打倒。

2024年1月,谢武东荣任白银市景泰县公安局副局长一职,分管县区治安、各乡镇派出所和森林警察大队等多项工作。肩上,再次增添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病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它影响我对职责的坚守。”他坚定地说。

在处理日常警务和应对突发事件时,谢武东总是冲锋在前,亲力亲为。他深知,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有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决心,更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2023年,在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中,谢武东得知辖区村民网购了一款号称能治疗各种疾病的“神药”后,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起涉及假药的案件。

于是,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谢武东立即顺藤摸瓜开展调查,前后辗转几千公里,历时5个月的艰苦努力,成功侦破了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的特大跨省生产、销售假药案。

除了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谢武东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他看来,做公益不仅是传递爱心与善意的行动,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

“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也离不开曾经得到的资助与关爱。”他感慨道。自2014年起,谢武东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几年时间里,他为家乡的贫困学生牵线搭桥,帮助将近400多名贫困学生得以继续学业,追寻梦想。此外,他还亲自出资资助了两个学生,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据统计,截止目前,谢武东联络协调的资助金额已经高达150多万元。2023年,受资助的多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超过一本线,成功考入重点大学。

经过数年的持续努力,谢武东在工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荣获了诸如“甘肃好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等众多奖项和荣誉称号。

“社会帮助了我,组织培养了我,作为一名青年,就应该奋力拼搏,用青春的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前不久,共青团甘肃省委公布的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里,也有他的名字。对此,谢武东微笑着说,“这些荣誉,是组织对我的关怀和厚爱。但这些荣誉既非拼搏的初衷,也非努力的终点。我会牢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五四青年节特刊】杨凯渊:梦想照进现实 我就是“莫高”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出生于1995年的他,现就职于兰州歌舞剧院,担任兰州歌舞剧院主要演员、舞蹈编导,国家三级演员,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兰州市舞蹈家协会理事。

16岁,进入兰州歌舞剧院后,《大梦敦煌》逐渐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7年,他靠努力和实力赢得了“莫高”一角。

对,他就是《大梦敦煌》第七代“莫高”扮演者杨凯渊。

他,2014年参加第三届甘肃省舞蹈“飞天杯”大赛独舞《最后的日子》荣获表演金奖;2018年参加甘肃省舞蹈大赛群舞《须弥》荣获表演一等奖;2019年新加坡“万黛兰”国际舞蹈大赛独舞《浮生若梦》荣获最高荣誉奖;2024年荣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我的舞蹈生涯起始于10岁那年。”自此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激情的道路,杨凯渊,就将坚持和热爱写进了生命里。

“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每次练习基本功都会让我感到筋疲力尽。”那时,他要克服的除了身体的疲惫,还要学会调整呼吸,保持体能的持久。

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组合,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展现。

“在塑造各种角色时,要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和感悟。”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没有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热爱舞蹈,“就像是进入了挑战者游戏一般,每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功的闯关,奖励则是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杨凯渊很享受在舞台上尽情舞动的感觉,但他更珍惜的是通过舞蹈与角色、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瞬间。

“这个角色不仅是一个画匠,更是一个充满情感、执着追求艺术梦想的人。”现实生活中的杨凯渊也正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者。

“塑造‘莫高’这一角色时,我遇到了不少挑战。”提起《大梦敦煌》,杨凯渊的眼里闪着光,“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投入以及对舞蹈技巧的掌握,于我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

《大梦敦煌》中的舞蹈动作复杂多样,需要演员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力。而想要在舞台上成为“莫高”,杨凯渊需要通过舞蹈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准确地表达内心世界。

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一角色,杨凯渊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

“从此,练功厅就成了我的家,从早上八点半一直训练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回家只是为了换身干净的练功服,然后睡一会……”高强度的训练,使他身上的皮外伤是新伤叠着旧伤,筋骨也多次受伤。

“经常是抽出两小时在楼下社区医院做理疗,稍有缓解接着上楼练,晚上再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杨凯渊的所有努力和坚持只是力求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展现角色的特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凯渊的世界里,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终于,我感受到了每个舞蹈演员都想达到的至境之地——在舞台上与‘莫高’完全融为一体”。

那是一次排练,杨凯渊深深地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莫高,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在那一刻,我的舞蹈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完全贴合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畅快。当音乐响起,我随着节奏起舞,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我与‘莫高’的灵魂在舞台上交织。”

杨凯渊说,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观众的注视。“我深深地明白,我已经成功地塑造了莫高这一角色,将他的情感与追求传递给了观众”。

这是一次让杨凯渊终身难忘的排练经历。“这让我更加坚信,舞蹈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每次回想起那个瞬间,他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满足,“这让我更加热爱舞蹈艺术,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前行的决心”。

最终,杨凯渊站在《大梦敦煌》的舞台中央,代表甘肃、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自杨凯渊担任主演以来,《大梦敦煌》在国内演出百余场,近几年出访过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然而,在长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演出下,2018年杨凯渊患上了严重的腰肌炎、半月板损伤等一系列职业病症,还没来得及治疗,《大梦敦煌》就受邀参加“第66届卢布尔雅那音乐节”。

“当时‘莫高’只有一位,没有时间再去寻找第二位,于是我选择了坚持。”在剧组抵达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几天前,由于带伤排练导致腰肌炎加重,杨凯渊下肢无法运动,情急之下只能选择打封闭暂缓疼痛。可是一针封闭只能坚持6个小时,在抵达卢布尔雅那后的演出前一天,由剧院领导陪同,又在当地打了第二针封闭,最终圆满完成了“第66届卢布尔雅那音乐节”的演出。

“谢幕时,当我看到国外的观众被我们的演出所震撼而起立鼓掌时,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2020年1月,《大梦敦煌》登上了世界艺术殿堂之一的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代表中国、代表甘肃、代表兰州,以舞蹈的形式传播敦煌文化。

舞蹈带给杨凯渊很多,让他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多彩。“现在,我也想通过我的努力和影响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在省文联、省舞协的组织和带动下,杨凯渊作为文艺志愿者走遍了春天的陇东、夏日的陇中、秋季的河西与冬季的陇右…每到演出点,走台、化妆、彩排、演出,再收拾行李赶往下一场……

演出大多安排在晚上,每当演出完毕,伴着星月收拾行李回到驻地时已至深夜。

然而,每一次,只要看到演出现场群众期待的眼神,杨凯渊内心的暖意就油然而生,立刻“满血复活”,调整好状态以最饱满的热情进行演出。

2023年3月,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再次举办甘肃少儿舞蹈创编与表演公益讲堂及美育课堂下基层系列活动,杨凯渊积极报名,最终有幸参加。

每次支教,杨凯渊都尽力将舞蹈的美妙和乐趣传递给孩子们。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开始翩翩起舞,动作虽然还有些稚嫩,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像春日的暖阳,照亮了整个教室,也温暖了杨凯渊的心。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和力量”。

舞台上,他专注到忘我,舞台下,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如果有一天我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不能再站在舞台中央,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舞蹈美育事业,为推广舞蹈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凯渊凝视着练功厅墙面上镜子里的自己,微笑着说。

【五四青年节特刊】高治国:以青春之我践行工匠精神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他是从一线班组走出的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他用青春年华践行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钻研,2023年第四届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中,他从6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

他就是兰石集团手工焊班班长高治国,在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青年高治国的工作生活,看产业工人如何在本职岗位上熠熠生辉,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毕业进车间 一干就是十五年

4月25日,兰石重装炼化公司装焊二车间。

高治国穿上鞋套,戴上手套,拿起眼罩,走向工作岗位,在焊花飞溅间,金属的缝隙被平整焊接。之后他所操作的焊缝还要经过X光检验,然后留下733的工号用于终身负责。

作为一名高压容器焊工,733这个钢印号已经陪伴高治国多年,他所焊接的每一个焊缝都有会有这个编号,就像身份证一样见证着他的成长与进步。

“我是2009年从兰州城市学院毕业进入兰石集团,一开始就从事焊工岗位,到今年已经在一线干了15年。”高治国说。

上大学时,高治国学的就是焊接工程,那时候他就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一定不在办公室。

龙门吊拖着大型容器设备在车间穿梭,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完成一道道工序,或是焊花四溅,或是敲敲打打,整个兰石焊接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就是我工作的岗位,作为产业工人我们的岗位在一线,价值也在一线。”高治国如是说。

从2009年到2014年,高治国从学徒做起,一步步走向成熟。2014年,公司又将一班组班长的重任交到他手上,期待他带领班组创新前行。

新的岗位,新的出发,不变的是高治国依然在车间一线,每一次焊接都如青春散发的火花。

高治国说,压力容器焊接责任重大,兰石作为炼化行业制造企业,每一个炼化罐体都必须承载千锤百炼,不能有一点差错,他们焊接的每一个缝隙都必须严丝合缝。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兰石焊接设备必须经过X光检验,就像给人拍片一样,每个细节必须过关,而作为焊接人,高治国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在一次次操作中达标。

废热锅炉是炼化装备的设备之一,其内部布满换热管道,这些管道的连接处需要手工焊接。

“焊接的温度在100到120℃,但是废热锅炉内部不散热,我们在里面焊接温度达到40℃以上,戴着手套操作一会会就热的汗流浃背。”高治国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些焊接机械可以取代,但是还有一些犄角旮旯处只有手工焊接,这就更需要焊工的坚守与钻研,只有长期在一线历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技能竞赛显身手 平凡岗位不平凡

班组是车间的细胞,一个好的班组可以提高车间工作效益,创造更多精品。带着团队一起进步,是这些年高治好国思考最多的话题。

“我们团队也是一个年轻团队,大家朝气蓬勃,都希望在这个行业干出名堂,用工匠精神成就未来。”高治国说,高压容器焊工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他和同事一起钻研标准化班组建设,也是希望将严谨的态度带到工作细节当中,以标准实现高效。

在班组管理行业,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是标杆赛事,备受业界重视。

经过多年班组长历练,2022年,高治国第一次报名参加第三届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国优秀奖、西北组三等奖的好成绩,但是对于这个结果高治国并不满意。

高治国说,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是一项实操性强、战线长的比赛,初赛、复赛、决赛,前后要3个月时间。这其中还穿插线上答题、闯关答题,无领导讨论等环节,可以锻炼班组长的综合能力,第一次参赛他虽然得奖,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2023年7月,高治国又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这次比赛竞争更加激烈,全国有6万多名班组长报名参赛,高治国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

当年10月,高治国赴长春一汽参加总决赛。比赛不仅有班组管理经验展示,还有个人实操技术比拼,经过激烈角逐,高治国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而获此殊荣的全国仅有20名。

人人都说高治国成功了,不过回到工作岗位上,他依然投入到一线焊接中,和同事们探讨最新的操作技术。

“我觉得荣誉更属于集体,这是我们班组的同事一起努力的结果,作为焊接工人,我认为无论何时,一线的努力才会让自己不断进步。”谈到获奖,高治国如是说。

大国重器有担当 青春年华有梦想

高治国心心念念的岗位其实很平凡,甚至有些苦。他们需要日复一日的操作同一项流程,在慢慢的历练中向大国工匠的梦想前行。

“坦诚的说,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岗位很苦,但是大家都想着坐办公室,谁来生产大国重器?”高治国说道。

兰石集团就是生产大国重器制造业企业,有一批像高治国一样的年轻人,奋战在一线岗位,用责任担当为中国的石化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生产大国重器。

将青春与热情奉献给装备制造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高治国收获着成长与快乐。

高治国说,这种成长与快乐其实都是技术创新给的,无论任何一个岗位,攻克技术难关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随着集团技术攻关不断推进,新材料、新科技也会对焊接技术带来新挑战,特别是近些年,随着集团进军冷氢化反应器、加氢裂化反应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他们也在不断攻坚焊接难点,实现自我超越。

近年来,高治国团队先后攻克了厚壁NO8810镍基材质特殊、焊接易产生热裂纹等技术难题,打破国外企业对该装置材料的垄断,以技术进步的一小步,撬动行业发展的一大步。

“未来我希望自己依然保持热情,用青春写书大国工匠的梦想,在一线技术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高治国如是说。

在高治国看来,焊工的岗位不仅是养家糊口的生活,更是承载职业梦想的载体,以获得甘肃五四青年奖章为新出发点,他将继续扎实工作,在青春的焊花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