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这个“攒”起来的农耕民俗馆 藏着满满乡愁

平凉崆峒这个“攒”起来的农耕民俗馆 藏着满满乡愁

原标题:崆峒区:农耕民俗馆里寄乡愁 激活文化振兴“一池春水”

老电视、煤油灯、织布机、纺车……走进崆峒区草峰镇岭后村农耕民俗馆,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往昔生活的酸甜苦辣,鲜活的农耕记忆与乡愁扑面而来,淳朴的民风、难忘的历史,在这里都得到了精彩而充分地展现。

为了充分展示农村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草峰镇党委、政府和岭后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存乡忆、记乡愁、兴乡村”为目标,主动对农耕生产资料和民俗文化进行收集保护,建成了岭后村农耕民俗馆。

岭后村农耕民俗馆共展出民俗藏品100余件,馆内分为时代变迁、传统生活、民风乡俗、农事耕作4个展区,记录了岭后村的发展脉络和改革进程,既有战天斗地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艰苦岁月,也有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的开心时刻。

村支书张世昇是农耕民俗馆建馆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当初建馆时,村里向村民征集老物件,张世昇更是带头捐赠,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主动将家中有“年纪”的老物件捐赠了出来。在张世昇捐赠的物品中,有一件他珍藏已久的八仙桌,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一家人吃饭、议事、聊天都围坐在这一张桌上,时至今日,八仙桌上的岁月依然历历在目。

张世昇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好多小娃娃都不知道这些‘老东西’是干啥的,甚至连有的物件都没见过,我们就想,要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记录下来,传承给年轻人。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年代太久了,好多历史资料缺失,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最后我们走访了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通过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这个背篼我背过,那个榔头也使过”“那时候买粮食都是要用粮票的,这就是最早的粮票,如今可不好找咯”。来参观的老党员一边看,一边回忆当年生活的不易,老人简单质朴的话,体现了农耕民俗馆的价值和意义。岭后村农耕民俗馆从2021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学生、老师、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共接待参观人数300多人次,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

“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搜集更多的老物件,保留岭后村特有的民俗风情,让大家更加了解草峰镇悠久的农耕民俗,振兴乡村文化。”张世昇说。

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文化活动变多了……一幅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草峰镇党委书记冷世英说:“乡村文化蕴含着培养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更多乡村文化人才,多办农耕民俗馆研学、戏曲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记者:哈骥洲

通讯员:刘怡青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