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外国学者推介甘南 这份惊艳何以持续百年

上世纪20年代外国学者推介甘南 这份惊艳何以持续百年

原标题:【奔流文化·寻陇】去扎尕那!寻找“洛克之路”沿途的秘境

“那些被命运隐藏的问题,答案也许就在甘南。上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纳西学之父约瑟夫·洛克途经迭部县扎尕那时,在他的日记中深情写道,我生平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扎尕那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到扎尕那……”

诗意扎尕那(30984777)-20240329110121.jpeg

诗意扎尕那

近日,借力天水麻辣烫的热度,推介本地文旅资源成为甘肃不少市州文旅部门的重点工作安排。一段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介绍当地旅游资源的精彩脱稿演讲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感染了无数受众和网友。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镇,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地带,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被美国权威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

洛克之路示意见图

洛克之路示意见图

马文涛在演讲中引用的约瑟夫·洛克的那段话,如今被镌刻在扎尕那的崖壁上,而洛克从甘南卓尼前往迭部的考察线路,也被人们命名为“洛克之路”,吸引着无数旅游者来一探究竟……

1

“洛克之路”,网友对它的评价是“中国最美的100公里”,有人称这段路程的感受是“轮胎在地狱,眼睛在天堂。”,也有人说它“象征着自由,也象征着每个人心中的远方”,因其极具挑战性的路况和一路上令人惊叹的美景声名鹊起,成为在甘南自驾旅游的最经典路线。

毕竟再也没有一条路,仅用100公里的旅程就可以让游客享受草原、峡谷、瀑布、雪山、溶洞以及民族、人文的全方位自然和人文景观。

约瑟夫·洛克

约瑟夫·洛克

约瑟夫·洛克在甘南境内做了两年多的考察研究,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用整整46页的篇幅介绍了所见所闻,使得甘南第一次惊艳世界。

100年来,无数专家学者、探险家、背包客们重走洛克之路,最终将它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洛克之路”也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神秘的旅行体验成为甘南文旅的“流量密码”。

2

从碌曲郎木寺前往迭部扎尕那。

一出郎木寺,记者便惊艳地发现,公路两边原本颜色和质感似绿毯的草甸,落了一层薄薄的冰晶。公路两边,晨雾如一条飘带缠绕在山峦、村寨和流水之间。

郎木寺到迭部有几十公里路程,植被渐渐从草甸向针叶林过渡。一路相伴的白龙江穿行于峡谷,两岸群山绵延,峭壁连天,遮光蔽日。

思绪正随着美景放飞,车子穿过一道峡谷和两座鬼斧神工的石门,从这里开始,就是去扎尕那行程的起点。

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忽然像是迎面飞来,横亘在我们眼前:灰白色的山体异常雄伟,周身笼罩着一种魔幻色彩,似乎是有一位魔法师在挥舞魔杖,让它一直在生长,直到有一天把人间和仙境连接在一起。

车绕过大山直行时,眼前豁然开朗,如刀切斧削过的迭山,山脚下是依山而建的村寨,远方的山峰已有皑皑白雪,近处的缓坡上,随意洒落着成群的牛羊。

现在的扎尕那村寨   花间 摄(30984778)-20240329110126.jpg

现在的扎尕那村寨 花间 摄

我们在东哇村桥头停了下来,离桥不远的笋状山峰直插云天,石壁周围有十几只鹰在天空翱翔。小憩片刻,开车顺着盘山公路一直向山顶的方向奔去,直至一处平阔的台地。俯瞰周边山色,群峰像莲花瓣般聚拢过来,被呵护其中的扎尕那4村1寺的屋宇鳞次栉比,宛若仙境。

3

那座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灰白色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有人用“石城”“石宫”“石殿”来描述扎尕那,更有人说它是一座巨大的山石岩雕馆。

在台地正对面的山峰上,还看到有冰川谷和冰川混杂堆积体的地貌,形态独特秀美。

洛克之路上的瑰丽风光

洛克之路上的瑰丽风光

具体而说,洛克之路的起点为卓尼县西北部的扎古录古镇,终点就是现在脚下的扎尕那。

从穿越迭部扎尕那前往卓尼县扎古录镇的反向行程,给人的感觉是向100年前的悠远时光回溯。

当年沿途有着怎样的秘密,吸引着约瑟夫·洛克的目光?当然是一路上无比瑰丽的自然景观、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原生态的人文图景。

如今,美国博物馆所藏的中国植物标本,很多都是洛克当年在迭部采集的。洛克在迭部发现了至少10种云杉,而中国全部的云杉也只有17种。

洛克的考察笔记发表在美国的《国家地理》上,据此有人推断,作家希尔顿正是依据洛克的图文素材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其幻想的东方秘境——香格里拉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

4

百年前洛克考察扎尕那时,我们行进的这条路况复杂的公路当然不存在,它是江(临潭县江可河)迭(迭部县)公路的一部分,不过既然它与洛克考察路线的起点、终点重合,大致方向一致,被称作“洛克之路”也非常契合。

大体上,“洛克之路”按行程和景观特点可以拆分为两段:

车巴沟段,即扎古录镇到江车村的35公里。这段路逆洮河支流车巴河而上,从海拔表可以看到,海拔从2700米平稳上升至3000米,这段路是铺设得非常好的柏油路,基本有手机信号,沿途的风光有卓尼油菜花田、贡巴寺、尼巴藏寨。

光盖山段,即江车村到扎尕那的这65公里路段,翻越光盖山抵达扎尕那,两端海拔都在3000米左右,中间有两个4000米的垭口。这段盘山路是简易铺装的沙砾路面,其中部分路段有一些浅坑,这里没有手机信号,但不打紧,一路的草甸、云杉林和高山流石滩、石峰等大美景观让你无暇他顾。

洛克之路上瑰丽的风光(30984780)-20240329110136.jpg

洛克之路上瑰丽的风光

当年,洛克离开迭部的时候有点伤感:“迭部,再也不属于我了”,但这里的壮丽景色连同寺庙里的舞蹈,却以文字和照片为载体,跨过山川大河,飘过浩瀚的太平洋,最终出现在其他国度。

在洛克把他眼中的人间仙境推介到西方的100年后,现在的扎尕那早已不是“自顾自的美丽”,它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而洛克“扎尕那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胜地”的预言,如今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附录:洛克笔下美丽的迭部和扎尕那村

中国西北的省份甘肃,荒凉寂寥。特别从东向西进入甘肃时,更是如此。这里土地干旱,由于降水不足而植被稀少,当地普遍采用平顶的干泥棚舍做居所。没有人会想到如此贫瘠的省份在其西南地区拥有一个可能是整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天堂。有一座被称为岷山(即如今的“迭山”)的巨大石灰岩山脉如同一片绿洲,将这块地区与甘肃其他地区分隔开来。

洮河是迭部的天然护城河,它的源头李恰如山在另一个巨大石灰岩山脉以西的广阔草原上,河流将这座奇妙山脉切成两部分。洮河几乎环绕着岷山的整个北坡,它荒凉又美丽,无序中又有序。这些居住在整个中国最浪漫的地方的迭部人非常神秘。他们称自己为“Tewu”,有三个部落,分别为上迭部、下迭部和达拉迭部。

除我们以外,没有人走过进出迭部的所有通道。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多次访问迭部,还探索了岷山主山脉及其南部和北部山谷。

洛克翻越迭山,从卓尼来到扎尕那(30984776)-20240329110116.jpg

洛克翻越迭山,从卓尼来到扎尕那。

1925年6月8日,我们商议好了物资运输费用,终于离开了卓尼,直奔岷山。这个洮河的美丽山谷里到处是壮丽的古老的杨树林,树干直径足足有几英尺,令人震撼。穿过一些小村庄后,我们到达了卡车沟谷口,然后坐船渡过洮河,到达了达子多村。

今日扎尕那  sunlog877 摄(30984775)-20240329110112.jpg

今日扎尕那 sunlog877 摄

这天,我们在卡车沟溪岸长满油松的山脚安扎营地。卡车沟里的草地上长满了美丽的桦树、野生梨树和苹果树,树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最动人的是酒红色的报春花和布满草地的紫色马先蒿、紫罗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花朵。落叶林中的灌木丛延伸至陡峭山脊中的松树林中,密布着蔷薇花、小檗、忍冬、野牡丹和野樱桃,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在一片高大的云杉林中,我们扎起了帐篷,点燃篝火,围坐在篝火旁。

距离山谷较远的10英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峡谷,溪流在狭窄的河床上咆哮,也在大果圆柏的巨石间翻滚。灵动的溪水在通过直鲁那和哇日纳等几个村庄后,缓缓流入森林山谷的小坡。我们到达卡车沟的最后一个叫作卡车牙日的小村庄,卡车牙日之外一片荒芜。

我们在卡车河流经的美丽草地上安营扎寨。这片草甸被美丽的森林包围,简直是一片花海!有米色和深紫色的报春花、大簇花束的角蒿、红色绿绒蒿和紫色杜鹃花,真是百花齐放!差不多两年后的冬天我又在此地扎营,这时溪流结冰。为了搭起帐篷,我们不得不铲起2英尺厚的积雪,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一切生命都在冬天沉睡。但现在是春天,四处充满生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达遍布高山花朵的岷山。

这条砂石小径很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芬芳,鸟鸣声从远处传来。当我凝视远方时,能看到被绿色植被覆盖的险峻山脊,但是溪流在悬崖峭壁中切开了一条道路。迭部人在这里修了一条小路,洪流能穿过峡谷谷底水平放置的巨大原木,这令人叹为观止。这条路,就是通往迭部的要道。

我们每走一步都能看到壮观又宏伟的景象。我们穿越在狭窄的山谷,直到走进一个被巨大的山脉包围的圆形空地时,这种景象才消失。山脚下是迭部村庄东哇村,村里房子的屋顶看起来直抵悬崖。冷杉和云杉林围绕着村庄,给它镶了一个边。我们踏上了位于上迭部的扎尕那,这个藏语名字是精心挑选的,扎尕那在藏语中意为石头匣子。

我们越过溪流,到达了一片大草地,很难在海拔10000英尺的高原地区找到更好的扎营的地方。我瞥了一眼东哇村,才发现扎尕那的迭部人将房屋一栋叠一栋地建起来,一栋房屋的三面墙被用来当作另外三栋房子的墙。扎尕那确实是一个坚固的堡垒,不易被入侵。如果敌人从西部入侵,除了益哇沟和扎尕那的溪流外,再没有其他通向扎尕那的通道。

扎尕那共有5个村庄,从东到西依次排列: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和Laonto(此村可能与其他村合并或被废弃,现在扎尕那已没有这个名字的村寨)。Laonto位于班周山下。班周山是扎尕那和四川之间的实际边界,这里并没有人居住。在东哇村的山脚下,扎尕那河与一条来自班周山的小溪汇合,并随着益哇河流入一条叫作益哇沟的狭窄山谷。

我们在扎尕那度过的第一个晚上十分动人。巨大的云层聚集在山谷峭壁中,这些峭壁像海洋中的岛屿一样。鸟儿鸣唱,空气静止,万物都笼罩在阴郁森林中。空气中弥漫着云杉和冷杉的香脂气,直立挺拔的云杉和冷杉大有与岩石峭壁试比高的态势。

从扎尕那向益哇沟方向,我们看到许多由牦牛和驴组成的队伍经过另一座石门,这个石门简直复刻了扎尕那石门,却比扎尕那石门小很多。穿过狭窄的山谷便到了另一处山涧,那里散布着许多小村庄和寺院,例如高则村附近的白古寺。过了高则村,石灰岩就少了,更多的是云母板岩、页岩和片岩。

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高山,达拉人住在更远处的达拉沟。这里的迭部实际上只包括白水江河谷,它与达拉河汇合处是一个狭窄的岩石峡谷,山谷侧面及主要峡谷的交界处鲜有村庄,可利用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梯田占据。

这里的草甸称为电尕,白水江的干流在此与扎尕那和光盖山的支流汇集。从电尕到巴西电尕寺院的延伸地带被称为卓次沟,它比电尕上方的峡谷宽阔。这里的松树比云杉多,在南部山谷的山脊上形成了美丽的松树林,而北坡大多是黄土和砾岩,坡上都是耐干旱的植物。

我在巴西电尕寺院下方、白水江北岸宽阔的山谷底部,看到一大片高地,山地周围似乎有一条护城河。在然闹村对面偏南地带也有一处类似的地方。

约瑟夫·洛克1925年07月拍摄的石门(30984779)-20240329110130.jpg

约瑟夫·洛克1925年07月拍摄的石门

在石门的中心,一个巨大的金字塔状山体将峡谷分开,两条清澈的河流平静地流淌着。宽阔的河床发出耀眼的白色,由冷杉、云杉、白桦树和枫树组成的茂密森林环绕在周围。尽管河床的海拔已经有10000英尺,但侧面岩壁依然高耸入云。

在这里的东北部,有一个名为道牙牙的峡谷。

在道牙牙峡谷的尽头,石灰岩峭壁变成了一堆巨大的红灰色砾岩墙,最初它们与石灰岩叠加在一起,后面所到之处都是悬垂的光滑岩石。这些如摩天大楼一般矗立的砾岩墙的顶部是圆形的,但是比坚硬的石灰岩更容易受到侵蚀。从一个峡谷穿越到另一个峡谷,一路上都是没有尽头的石门。

业赤瑞高是道牙牙峡谷尽头的一片大草地,周围是石灰岩,形似一座巨大的圆形露天剧场。在这里可以登上高山山口进入另一个被称为查塞蒂的横向山谷,我们在一条通往东部岷山顶峰扎伊克噶通道的山脚下露营。

在山口下面,我们被雾气完全湮没,这条小路通向一座砾岩峭壁之下,通过雾气可以勉强看到蓝色的天空,笼罩在雾气中的山峰在早晨的阳光下发出神圣的光芒,我们迷失在了自然的迷宫中。我们登上顶峰,发现天气晴朗时都松了一口气。在我们的脚下,查塞蒂山谷覆盖着一条白色的毯子,里面升起了一个梦幻般的被晨光照亮的红色山巅。我们站立在高山草地边缘,透过薄雾,看到了刚刚小心翼翼穿过的一道道石门。

我将迭部之旅视为我此生最愉快的旅途,我将永远留恋这里。实际上还有很多未圆之梦,因为迭部范围较广,我们不可能前往所有的峡谷和峭壁。我们在迭部只是经过,仅在多尔沟和阿夏沟口的最东南端到洋浦山山顶(海拔12300英尺)进行植物采集。这一区域是迭部和四川的边界。多尔沟尽头的洋浦山山脊上坐落着布哈村,几英里之后是迭部的最后一个村子,迭部人叫作“达益”,而卓尼人称之为“洋浦”。因为厚厚的积雪,我们穿行此处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最后离开迭部的通道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我们强行在积雪中筑路。出了这条路,我们就告别了卓尼,也告别了迭部……

——摘自读者出版社

《发现之旅——迭山百年探险考察录》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