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力实施强省会行动 着力打造高能级城市
强省会行动为兰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兰州市应以实施强省会行动为契机,牢牢把握兰州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兰州放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格局中谋划,着力打造高能级城市,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能级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城市经济学中,城市能级是对城市的一种分类,是城市的综合实力以及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通常意义上说的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都是这种分类的一些表达。能级越高的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创造价值财富的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就越高,也更有可能获得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能级在衡量各种资源配置和国家战略布局偏好的作用愈发凸显。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来看,城市能级跃升将会形成巨大的发展势能,使得资源要素虹吸效应更强,科技、产业、人才的集聚更快,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劲。因此,近年来“能级”一词频频出现在上海、成都、西安等地的发展规划中,多个城市都将提升城市能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打造高能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从现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经济增长带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会逐渐提高,不仅表现在人口等各类要素会向城市聚集,而且各类要素会不断的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向更高能级的城市聚集。当前,我国传统模式的城镇化红利逐渐减弱、“头部城市”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城市发展动能呈现梯度扩散趋势,城市体系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在这一背景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仅仅靠往落后地区增加投资,甚至牺牲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来帮助落后地区发展产业,而应该尊重顺应城市演变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和发挥中心城市的高能级服务功能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少各类壁垒,让落后地区的人到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通过人口的稳定迁移,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提升城市能级,对兰州而言,不仅是实现自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彰显省会担当的责任所在。按照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是甘肃省唯一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均在全省一枝独秀,同时又具有省内其他市州所不具备的政治、区位、交通、科教、文化、金融、人才等优势。这就要求兰州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发展定位、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引领带动全省发展,当好全省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以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提升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通过强省会的实施带动全省各市州产业、科研等领域的提档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增速与人口规模“双增长”。
多措并举出实效着力打造高能级城市
经济实力是底气。经济能级是城市能级的核心,决定着城市的其他能级,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兰州当务之急首先是要做大城市经济总量,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围绕“3+2”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6+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全力以赴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项目“双进”大会战。积极推进总部经济招引落地工程,招引跨国公司、大型央企、“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重点发展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相关联的特色总部经济。各县区和功能区,要优化完善特色发展战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形成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是支撑。要把握好多重叠加的历史性机遇,用好国家和省上给予的多种政策支持,牢牢把握兰州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促进产业融入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资源要素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认真梳理和汇总中央和省上各类有利于兰州发展的政策,深度挖掘政策中的机遇,利用政策红利推进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深远的重点工作,梳理一批可以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的重点事项,策划包装和推进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安排的重大储备项目,让政策红利真正成为实现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是动力。兰州作为甘肃发展的火车头,必须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西部创新高地。要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兰州布局建设,支持推进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制度供给,进一步发挥好兰州科技大市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全面扫清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营商环境是保障。兰州要以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带来更好服务体验。规范市场准入,清理干扰市场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建立完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保障企业在法律纠纷中的权益。加速推进营商环境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以企业为中心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幸福宜居是目标。幸福宜居既是城市发展目标,也是民生基础。要紧盯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目标,不断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逐步完备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形成与高能级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布局,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刘旭挺)
(兰州日报)
相关新闻:加快兰州数字经济发展 助力强省会行动深入实施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兰州塑造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必然之举。新时代新征程兰州要从解放思想、积聚发展、金融创新和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加快推进兰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
一是加速形成兰州数字经济后发追赶态势。2016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后,长三角珠三角积极行动,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头雁。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而兰州市数字经济规模还比较小。兰州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激发兰州数字经济市场活力,助推兰州数字经济后发追赶态势加速推进,最终实现赶超战略。
二是加快兰州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步伐。数字经济是开放经济,对标成都、西安等制度型开放城市,兰州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应加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力度,促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同发达城市接轨,通过实行负面清单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制度型开放环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运行体制和治理机制变革,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等,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提升兰州数据经济开放发展水平。
三是增强支持兰州数字经济政策实效。增强政策在加快兰州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尤其要具有可度量性的原则。加快推动省上出台的11个方面35条强省会行动支持政策,尤其事关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落细落实,通过构建完备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持续健全完善“1+X+N”政策体系。引入政策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对兰州市政策体系适时进行评价,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提升积聚发展水平
一是以良好营商环境积聚市场主体。兰州在让营商环境真正成为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理念指导下,由过去偏重追求政策“洼地”转为更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着力构建集资源整合、服务建设、平台服务、产业培育、政策获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倾力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增强市场主体公平对待的体验感,增强兰州对各类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的吸引力,让人们到兰州就业创业成为逐梦过程。
二是增强平台积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齐全、产业覆盖广泛的数字经济重创空间、孵化区、创新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创飞地”。推动兰大等高校、中科院兰州分院等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国内外顶级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社会组织等在兰州数字经济园区加快聚集,畅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转化路径,提升兰州数字经济园区发展能级。兰州数字经济园区既要加快要素驱动更要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兰州数字经济园区数字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主要载体功能,让在兰高校、科研院所数字经济方面的科研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强化金融创新支撑
一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兰州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展开。加快兰州西北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引导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市场“阻塞点”,优化信贷结构,为兰州数字经济发展供给充足的金融支撑,推动兰州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更好地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效果,完善直接融资系统,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更好满足“高精特新”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培育更多兰州的独角兽数字经济企业。
二是突出金融支撑重点。支持招大引强,发挥甘光大厦信创基地、永新国际数字要素产业园等园区平台载体作用,政府与园区合力瞄准数字产业中的链主企业等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推动兰州数字基地园区尽快做大做强。支持重点项目,支持兰州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项目,切实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支持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算力等新兴产业中的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兰州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强省会相关协议政策落实,对已签订的强省会合作框架协议、政策中事关数字经济的事项积极落实并转换为实质性的资源和项目。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建设兰州数字经济人才蓄水池。调查显示,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70%的数字经济人才,可谓人才济济,但其他地区却面临数字人才不足的状况。在数字经济变革浪潮中,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兰州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按照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兰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为兰州数字经济发展建设人才蓄水池。
二是建设兰州本土化数字人才多元培育体系。鼓励在兰高校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知识融入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全面加快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数字顶尖人才培养。探索产教融合教育新模式,构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高度协调、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数字化人才职业培养体系。发挥企业培养数字人才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优化综合性数字人才的开发机制和选拔培养体系,营造积极宽松的育人氛围。发挥兰州科教之城优势,建立信任型人才利用机制,鼓励兰州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在数字经济自我提升,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兼职从事数字经济工作,激发兰州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屈雷刚)
以高水平开放助力兰州强省会行动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战略部署。对兰州来说,开放是加力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点领域。市委提出“1139”工作部署明确要求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兰州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发展纵深,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推进强省会行动增强内生动力和重要支撑。
加快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体制机制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是我们推进开放与发展事业的重要遵循。只有牵住制度型开放的“牛鼻子”,进一步倒逼制度改革与创新。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破解制约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深层次问题,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
强化联动发展,提升平台综合能效
全面提升中川国际航空港、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综合能级,加强综合保税区与各口岸之间的联动发展,探索在中川国际机场设立新区综合保税区分区,实现中川国际机场口岸的产业对接,开展飞机维修、租赁异地委托监管等业务。在中川北站铁路口岸探索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分区,实现与铁路口岸的互联互通。支持将机场口岸功能延伸至综合保税区。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有效衔接、优势互补,完善航空、铁路口岸功能,进一步优化国际空港与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相协同的分拨配送体系,推进各开放平台间建立畅达的公路衔接体系。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为主的国际空港,结合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积极完善“区内成网、区外东西成扇”的航线网络。提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在跨境电商、生鲜食品等产品的快速分拨配送能力,逐步实现口岸贸易流通大通道。
建立长效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建立承接国内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地区间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经济统计分成等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建园区等形式深化产业合作。兰州市要积极融入全球先进制造产业链,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发展飞机零部件、无人机制造等制造业,构建以兰石集团、甘肃建投、兰州电机为核心的先进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鼓励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打造以动力电池、储能电站、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和新能源整车制造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探索发展氢能储运、加注等使用端设备制造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移动加氢站应用等氢能综合利用。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信息港”。在“通道+物流+产业”上下狠功夫,充分发挥进境粮食、肉类、种苗、冰鲜、水果等指定监管场地优势,做大做强进口粮油加工、木材加工、跨境电商等特色外贸产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做强商贸物流、做实口岸加工、做优跨境服务,建设集国际中转、保税物流、口岸物流、跨境电商为一体,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航空快递、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为核心,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航空枢纽、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空港新城、西北地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
系统推进对外开放,提升开放经济综合实力
要加快实现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其他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融合互动,实现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开放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开放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商品贸易中提升出口中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经营的附加值。推进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为重点领域吸引外资投资,鼓励企业和产品“出海”,持续扩大炭素产业、奔驰泵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更多“兰州制造”拓展国际市场,推进更高质量“引进来”和更高水平“走出去”。充分发挥“一区两港一通道”重大开放平台在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的引领性作用,加强新区与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重点国家城市在经贸、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谋求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依托已开通国际班列目的地及重要中转采销地区,积极探索与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地合作建设海外分拨中心及海外经济产业园,打造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发展基地。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中西亚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韩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