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原标题:(两会声音)代表委员建言加强氦气资源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李腾飞)在工业领域,氦气被誉为“黄金气体”“气体芯片”,广泛应用于液体燃料火箭、载人深潜、半导体制造、核磁共振、现代精密分析仪器等高新技术领域。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加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新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 中新网记者 李腾飞 摄

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 中新网记者 李腾飞 摄

氦气是地球上沸点最低的气体,为零下268.9℃,在超导磁体中扮演关键角色,支撑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粒子加速器的研发运行;氦气还被用作冷却介质,运用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在航天工程上,氦气还是火箭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氦气,很多高科技产业都转动不起来。”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表示。

在高新科技产业链中,氦气扮演关键角色,但是中国却属于贫氦国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邓朗妮介绍,我国氦气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但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11%,2022年我国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

全国人大代表邓朗妮 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邓朗妮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面对氦资源不足的现实,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从低品位含氦天然气中提取氦气的技术研发。黄宝荣介绍,氢氦分离提纯装置、常温膜分离法提氦等技术发展,开辟了适合我国天然气资源实际的氦气提取新模式。

不过,黄宝荣强调,由于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依赖进口,我国氦气国产化能力、产业发展动力依然不足。

黄宝荣认为,目前,要大力发展立足国内、自主可控的氦产业和相关技术,从根本上克服氦气短供风险,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新材料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如何加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邓朗妮建议,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对接国家布局的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千亿方”储气库群建设,布点建设氦提取、存储、深度开发利用相关产业,不断完善氦产业全国布局。

黄宝荣建议,组建由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央企国企、重点氦气生产民营企业参加的氦产业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低品位氦气提取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大相关科研和产业化投入,推动产业链安全和新材料产业发展。

相关新闻

新华社:两会好声音|黄宝荣委员:数实融合让“老树发新芽”

自动播放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说,要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好“数实融合”这篇文章,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老树发新芽”。

黄宝荣说,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需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策划:令伟家

监制:康丽琳

记者:刘雅萱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今日聚焦》——(聚焦全国两会)推动高质量发展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自动播放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何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从科技创新中寻求答案。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旧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这也让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今天的“两会云访谈”,我们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范飞,全国政协委员陈江通过5G视频连线参与讨论,演播室请到的嘉宾是甘肃省政府参事、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杜英。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就甘肃来看,2023年,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新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5个,新增企业创新联合体2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户。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8.3%,科技进步贡献率首次达到60%。1名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人一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

中国新闻网:(两会声音)如何守好中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的“两个饭碗”?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丁思)为中国提供一半以上玉米种子的甘肃河西走廊,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藏粮于技”?又如何守护农民创收的“饭碗”?

扎根农业科研领域35年的马忠明,深谙“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意义所在,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做研究、与农户和企业交流。

“以科技创新助力玉米种业可持续发展,端牢中国饭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马忠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建议,按照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模式,在甘肃张掖成立国家玉米种业区域创新中心,统筹国内外科研院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在生物育种技术、艺机一体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玉米在中国是仅次于稻、麦的主要粮食。马忠明介绍说,2023年,甘肃玉米制种面积165.5万亩,产种量6.8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比去年增加4.9%和4.1%,分别占中国玉米制种面积和总产量的60%和70%。“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

2022年2月21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举行高标准农田玉米制种基地机械化作业演示。(资料图)艾庆龙 摄

2022年2月21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举行高标准农田玉米制种基地机械化作业演示。(资料图)艾庆龙 摄

甘肃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由于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此相连,加之光照充足、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被誉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

马忠明说,目前,甘肃河西走廊已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20个,玉米果穗烘干线65条、籽粒烘干线70条、小包装加工线164条,成为中国最为集中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中心,奠定了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作为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河西走廊玉米种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马忠明坦言,当地缺乏国家级创新平台,育种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特别是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滞后;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不活,育种工作的上中下游不能有效衔接,育繁推一体化不够。

在马忠明看来,基地长期连作,局部地区长达30多年,土壤连作障碍突显,地膜残留形势严峻,病虫害日趋加重。同时,制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制种成本高,急需技术储备和支撑。

马忠明还建议,在当地成立中国玉米种业创新联盟,强化种子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优化衔接上中下游科研工作,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突破。

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吸引了包括德国拜耳、科迪华、先正达中国、法国利马格兰等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种业企业在张掖等地投资发展。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吸引种植大户成为职业农民?国外的农场主模式是否可以借鉴?这都成为马忠明调研思考的议题。

马忠明建议,加大土地流转,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制种产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产能;培养规范制种的职业农民,依托科研院所和职业教育的培养,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制种产业。

甘肃日报:【两会长镜头】陈灿代表:把法检司律“四方会商”机制落实到基层

陈灿

陈灿

陈灿(中)在兰州市城关区南山路小学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陈灿(中)在兰州市城关区南山路小学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四方会商’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法检司律之间的沟通协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法治保障,这样的好机制应该落实到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市律师协会会长、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灿说,“四方会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为律师依法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更大限度发挥该机制的作用,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和全国律协指导、督促、协调,将该机制落实到基层。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冯乐凯

甘肃日报:【两会连线】韩琳代表:加快推行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韩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韩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金鑫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结构等变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制度化有效应对。”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表示,在这一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意义重大,需要加快推行并进一步发展好、完善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特别是计划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韩琳说。

在临床工作中,韩琳观察到,有长期护理需求的患者数量大,“到医院挂号的患者依据程序可进入医保报销体系,但上门在家护理则不能由医保负担。目前,医保已经完全覆盖,但对于长期在机构进行护理的失能、半失能人群来说,长期护理的费用仍然有待保障。”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布过程分为2016年以前的初步探索、2016年至2020年的开始试点、2020年以后的扩大试点三个阶段。“以上海为例,自2016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来,有近40万长期失能老人享受到了长护险照护服务。”韩琳说,如果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全面推行,失能、半失能人群的护理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因此,要总结现有试点经验,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路径,尽快在全国推行。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是关键。”韩琳建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统一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政策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金融服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划清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与资金使用,根据不同城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实行多元筹资运行机制。

调研中韩琳发现,农村地区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大。“要探索建立村民参与运营的自助-互助型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用活农村赋闲劳动力,充分发挥村民互助、邻里互助以及家庭照护作用。加快设立和普及村级护理中心,完善农村医疗护理资源配置。”韩琳建议。

此外,在加强养老服务产业、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及科技赋能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韩琳也提出了建议。

“要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评估、服务、监管体系,让长期护理保险的每一笔钱都能用在刀刃上,让更多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得到保障,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韩琳说。

人民日报:岳建武委员——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岳建武委员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需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岳建武委员建议,按照远近结合、统筹谋划推进的思路,深化收费公路改革,建设高效运输系统,降低公路通行成本,提升路网利用效率,促进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统筹提升公路利用效率和车辆使用效率,引导高效集约运输;加强高速公路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联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银燕 整理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短视频】(直通全国两会)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小组会议 积极反映社情民意

自动播放

3月9日下午,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小组会议,反映社情民意,讨论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事宜。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在各自界别小组,委员们将会前视察调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以及深入联系群众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反映出来、建言献策。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甘肃代表委员为这些大事发声

委员们表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展现政协工作的重要窗口、是转化为履职成果的重要渠道,今年将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时效,为人民政协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出积极贡献,为奋进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甘肃台记者北京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王银军 刘珊 杨海芸 齐兢 高晨凯 李维宇 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