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向总书记汇报的那些大事,现在干得咋样了

五年前向总书记汇报的那些大事,现在干得咋样了

原标题:向总书记报告

梁倩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梁倩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董彩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董彩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富康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富康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2019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会上,甘肃代表团8位代表先后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资源、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电商扶贫、做强文化品牌、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希望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五年来,甘肃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辛勤耕耘、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报策划推出“向总书记报告”专题报道,集中展现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不负厚望、勇担使命的热情与干劲。

梁倩娟:在农村电商的赛道上奋力前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梁倩娟作为发言代表之一,向总书记汇报了陇南电商扶贫的情况和农村网店“陇上庄园”的成长故事。

当时担任徽县水阳镇石滩村妇联主席的梁倩娟说:“陇南群众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9年全国两会结束返回家乡后不久,梁倩娟就有了徽县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新身份,让田间地头的农产品通过电脑、手机卖上了好价钱。

2019年到2024年,梁倩娟以实际行动在“电商产业”的赛道上奔跑。

在5年时间里,梁倩娟的电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她说:“我从最初的淘宝店铺向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展的同时,推动厂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合作对象也涉及多家企业和合作社,相比5年前,年销售量也翻了3倍有余。”

在5年时间里,梁倩娟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步入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尝试新的带货方式,带领乡亲们走上电商致富的道路。“从发展电商至今,已带动当地3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平均每户每月可达500多元。”梁倩娟说。

在5年时间里,梁倩娟从产品品质的优化升级中感受到电商产业和农业产业链发展息息相关。她回忆:“起初,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单一,销售的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群众尝到电商卖货的甜头后,就有了致富的主动性,不仅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品质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卖的都是有标识的农产品。”

在5年时间里,梁倩娟也感受到了农村面貌的变化。“刚开始,是我们想方设法联系农户,寻找农产品,现在,农户变得更加主动,大家都愿意参与到电商中来,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在5年时间里,电商产业发展飞快,社会营商环境也持续优化提升。“各级政府对营商环境非常重视,办证效率的提升是我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最直观感受。”梁倩娟说。

而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道上,梁倩娟还有新谋划:希望通过丰富电商产业平台,打开跨境电商的大门,让寻常地道的农产品飞出国门。

董彩云:重建家园 开启新的生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金鑫

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董彩云再一次经过了那条具有特别意义的隧道——临(夏)大(河家)高速“三七感恩隧道”。

“三七感恩隧道”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来自积石山县的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告诉总书记:“我的家乡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乡的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积极吸收采纳代表建议。”

会后,经过各方研究论证,2019年11月临大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群山苍苍、沟壑纵横,逢山凿隧、遇水架桥。2023年11月12日,建成通车。

临大高速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连接起了沿线15个乡镇、28个村,成为当地群众通向美好生活的致富路,更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路。

临大高速连通了甘、青两省交界地区的高速路网,昔日封闭的积石山县有了通往外界的“大动脉”。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为了纪念那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将一条隧道命名为‘三七感恩隧道’。”董彩云说,“感恩”,就是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

“得益于这条高速公路,很多在外务工的积石山县群众回到家乡创业。”董彩云说,现在,大河家镇的餐饮店主们去临夏市采购食材,来回车程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为50分钟。

谁也没有想到,通车一个多月后,临大高速又成了“救命路”。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6.2级的强震突袭积石山。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受灾群众安危冷暖,地震发生后连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密切监测震情和天气变化,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9日凌晨,我看到消防车、救护车、军车、警车闪烁着灯光急速飞驰,黑夜中的临大高速公路像一条发光的巨龙。我瞬间觉得,咱老百姓有救了!”董彩云说,临大高速成了这次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过这条高速公路,各方救援力量迅速抵达灾区一线,地震后不到15小时便完成全部搜救任务,伤员得到及时转运救治。

董彩云说,也是得益于这条临大高速,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准调度下,近700辆25米长的大卡车,人歇车不歇,犹如一条白色的长龙,一周之内把1.6万多间活动板房源源不断地运抵灾区,让受灾群众从前期临时安置的帐篷早日搬进了更加温暖的“新居”。

当前,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已正式转入规划落实和项目推进阶段。

“初春时节,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拉运各类建筑材料的工程车辆在临大高速来回穿梭。”董彩云说,我们一定能够积石成山、重建家园,在今年国庆前搬进新居、开启新的生活。

富康年:植根文化沃土 滋养时代心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何佳睿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富康年而言,文化是融在血脉里的,投身文化建设是职责,更是使命。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富康年作为发言代表之一,作了题为《做强文化品牌,壮大文化产业》的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强国建设步履矫健,新时代文化建设生机勃勃。”富康年说。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考察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读者》在内容建设方面更加自觉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读者》刊发了更多‘国家栋梁’‘民族脊梁’式人物的故事,接连推出了《读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读者》‘敦煌号’专刊等,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读者》在守正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富康年介绍。

《在这里,感受中华风度》是2021年《读者》创刊40周年纪念刊卷首语的标题,也是富康年提出的《读者》新编辑理念。

以优质内容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读者》发展。富康年积极推动《读者》转型融合发展,构建线下与线上结合的融合出版传播体系,持续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不断扩大《读者》影响力——

《读者》在喜马拉雅频道上架音频5620余集,累计播放量11.86亿次;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达到700万;在美国和日本发行了电子版,前不久在新加坡组织了读者读书会交流分享活动……

“我们有流量,但不只有流量。”富康年和《读者》始终有自己的坚守,“坚持‘内容为王’和价值看护,让文化建设的种子不惧风吹雨打,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新的枝条和绿叶。”

近五年,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全面发展。尤其是2023年,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全省共接待游客3.8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4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7.8%和312.9%,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精彩纷呈……富康年表示,作为全省文化建设的一分子,读者出版集团一直努力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发展的能量,以“读者”品牌影响力助力文旅融合,助力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比如,我们面向公众开放读者博物馆和《读者》插图艺术馆,如今‘两馆’已经成为兰州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深度嵌入‘读者之城·书香兰州’的建设当中。”

王涛: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立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涛从业三十多年来,致力于我国北方沙漠环境和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研究,也特别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王涛作为发言代表之一,作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发言。

走访、调研、科考、勘测……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和面临的难题,2019年全国两会上,王涛提出了“关于提请将‘黄河保护法’纳入国家立法规划的建议”。

“黄河流域需要在‘黄河保护法’的法律规范的指导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防治水土流失,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王涛说,“推进‘黄河保护法’的立法工作,使黄河的保护和利用置于法治思维和方式,是我履职的一个重点工作。”

履职期间,王涛和部分代表围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升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强化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推动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贡献智慧。

2021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也是继“长江保护法”后,我国立法保护“母亲河”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在黄河治理的历史上重大而深远。

如今,黄河流域的生态正在持续向好。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兰州人民见证着黄河的变化,享受着母亲河的滋养……

“经过近5年的努力,‘黄河保护法’从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到正式颁布施行,我深切体会到了在研究和思考基础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王涛说。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