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最喜爱的敦煌美味 传说与飞将军李广西征有关

樊锦诗最喜爱的敦煌美味 传说与飞将军李广西征有关

文/知行

春天,漫步在莫高窟所在的月牙泉镇月牙泉村、鸣山村,远观杏树开花,正如《红楼梦》大观园“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夏日若走近一株大杏树细瞧,也真是“华已全落,叶稠英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这就是生长在敦煌蔚蓝碧空下的“李广杏”,它吮吸戈壁沙漠下的泉水养分,到了六七月份,渐已熟透,长成了核桃大小,一阵阵自然清香随风吹到莫高窟。当地人说“吃过李广杏,吃不上害相思”。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吃到第一枚“李广杏”,是她1963年8月在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敦煌研究院时。这位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从小最不爱吃杏子。她出生在北京,但生长在上海。南方的杏子摘下来的时候都是青的,又硬又酸,想起来都让她感到牙齿发软。

当她在敦煌第一眼看到“李广杏”的品相,就觉得比南方的杏子漂亮,金黄鲜嫩,自带香味,秀色可餐。同事们给她尝尝,她忍不住拿起一枚剥去杏核,轻轻的咀嚼,瞬间一股从未有过的香甜沁入心脾,美得她脸上泛起了灿烂的红晕,都舍不得咽下口中的杏儿。

品味过北京和上海香糖、面包、水果的樊锦诗,才知道西北的荒漠戈壁还有这样的仙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同事们告诉她吃了杏子,别扔杏核,砸开杏核还能吃甜杏仁,运气好开一个杏核还能吃到象双黄蛋一样的两个杏仁。她如法炮制,果得其然。樊锦诗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好吃的杏子居然生长在茫茫大漠?还会有“李广杏”这样一个极历史沧桑的响亮名字?

传说当年李广率部西征时为敦煌引种栽培了杏树。这传说又被神话,说李广在炎夏看见有彩绸飘带从天而下,他拔箭射中一匹彩带落地,即刻化成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出现在焦渴难耐的将士面前。但因为是苦杏仙子所结,所以杏子是苦的,王母娘娘有意帮助李广,就让甜杏仙子施展法术,在苦杏树桩上接上甜杏树枝,终于结出了清香甘甜的黄杏,敦煌人就叫它“李广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千多年前被刀笔吏的诬陷而“引刀自刎”飞将军李广,却因给敦煌留下了仙杏,而被当地老百姓以他名字来命名为“李广杏”,民间百姓以此为他封“侯”,正是对悲壮凄苦的将军李广永久的纪念!

在那个贫困年代,敦煌吃得最多的菜是“老三片”,土豆片、萝卜片和白菜片。对樊锦诗先生来说,敦煌好吃的“李广杏”和瓜果,真是稀罕的美食。

每年她赶在“李广杏”落市之前买上一大筐,拿个梯子爬到房顶上,把吃不完的杏子全部倒在房顶上晒,敦煌日照温差大,使得杏子糖分高,晒干了也不会变硬。晒干后她就拿个口袋收起来,等到回上海时就把“李广杏”作为最好的礼物带回家。

她的双胞胎姐姐和全家人分着吃“李广杏”,大家都说这纯天然的挺好吃的,放在嘴里有一股自然的香甜,上海卖的果脯很多都是用糖腌制的,和“李广杏”美味无法相比。

樊锦诗先生讲,莫高窟最典型独特、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就是“飞天”,敦煌石窟里总计有四千五百余身千姿百态的“飞天”。“飞天”的飞翔是靠迎风招展的几根彩带,通过缠绕在手臂上的飘带来呈现出轻盈飞翔的姿态。听她这样解说,联想“李广杏”传说顿悟,当年飞将军李广是凡人肉眼,看不到“飞天”们的仙姿芳容,射下的原来是杏仙手臂上的“飞天”飘带!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李广杏”已经陪伴樊锦诗走过了在敦煌的58个年华,陪伴着她和莫高坚守者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前辈们为榜样,扎根大漠、薪火相传,在各种艰难与挑战面前,敢于担当,不懈创新,使得千年遗产重新焕发青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不断得到壮大发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遗产旅游管理的最佳案例。

2018年,樊锦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奖状,获“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称号。在她自述《我心归处是敦煌》书中,深情地说“我们都是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叶”,并以专篇讲了“李广杏”的故事,称赞这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人间美味,由衷赞美“‘李广杏’,如此人间好杏!”

敦煌人民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自豪和骄傲。敦煌敦威食品科技公司经理雷红艳,已为敦煌十多家种植“李广杏”的合作社做了15年的营销了。她是敦煌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大家都以樊锦诗老师为楷模,经常做扶贫济困活动。她说“这几年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的许多读者,到了敦煌也一定要买樊锦诗最喜爱的‘李广杏’!”

多年来,生产“李广杏”杏皮茶的敦煌市莫高园果品公司总经理雷春萍,致力于寻求科技人才来研发“李广杏”系列产品。她最喜爱樊锦诗这句话:“全世界的事,最后就是人才”。雷春萍说“李广杏”是长寿果,在敦煌当地生产李广杏最多的月牙泉村、合水村、鸣山村、中渠村、杜家墩村等,长寿老人很多。她扳起指头崇拜地说:“常书鸿、段文杰、常沙挪、樊锦诗等等可都是寿星呀!我就是想让大众品味到‘李广杏’美的深层底蕴!”

“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祝愿“敦煌的女儿”长命百岁!

(“甘味”品牌官方运营平台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