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为何自古就是感恩之地?得从玄奘西行说起

瓜州为何自古就是感恩之地?得从玄奘西行说起

瓜州自古就是感恩之地,有史为证。

人们都知道,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是一名叫乐僔的和尚,游历鸣沙山,突然灵光一现,便开启了“莫高窟”的开山之作,便陆续开凿出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我们可否知道,与“莫高窟”有姊妹之称的“榆林窟”,它的开凿更有故事。

原来,“榆林窟”因玄奘而开凿,因传世之宝“象牙佛”而开凿,更因感恩而开凿。

公元626年,大唐高僧玄奘开启西行求法的行动,从长安出发,过州府、涉大漠,他一路昼伏夜行,饥寒交迫胆战心惊如影随形。因为大唐继续推行北魏政府的“户籍制度”,为了开发北方荒芜的土地,把人民固定在土地上,限制人们随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这让玄奘的出行成了一次偷渡的挑战。殊知,偷渡一天一夜还可理解,从长安出发,直到大唐边境的瓜州,徒步而行,没有一年半载那是到不了的,更何况前有不预,后有通缉,那是怎样的提心吊胆啊!

更艰难的是,即使到了瓜州,还要经历一段“上无飞鸟,下无人迹”的“八百里漠贺延碛”,那可是有名的死亡线!

如此种种,也未曾动摇玄奘“向西而行”的志气!

终于,玄奘越过河西走廊,来到唐玉门关——瓜州,随他而至的还有朝廷捉拿他的通缉令!

可以说玄奘已到临渊绝壁的地步!

然而,玄奘祈福佛法的心底,得到一切众神的加持。

就在瓜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厚实的瓜州人,助玄奘一切的神来之笔。

玄奘来到瓜州,他一下子就被瓜州的信徒包围。冥冥之中,佛法圣地“塔尔寺”上演了一场佛法大会,好似专程为玄奘大师设坛,让受众弟子一下子都变成玄奘大师的粉丝。就在塔尔寺,玄奘设坛讲经将近半年。大师的高德圣行,感动了所有的信徒。瓜州刺史独孤达也是受众之一,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能得到如此高僧点化,万感荣幸!当他收到通缉文书的那一刻,与州吏李昌一道,毫不犹豫地在大师面前撕碎通缉文书。

就在瓜州,玄奘还遇见了胡人石磐陀,这个胡人也被年纪轻轻的玄奘精深的佛学折服了,于是拜玄奘为师,并且祈求与玄奘一路西行求佛。这个胡人并约了一个经常走中亚的老头,老头用一匹枣红色的马换了玄奘的白马。后来,经验老道的枣红马在绝境中果然挽救了玄奘的性命。

在瓜州,过了葫芦河,西行路上的“八百里莫贺延碛”是有名的“死亡线”,更何况通关出界,还有“五峰”的把手?好在,五峰的驻守又有独孤达的好友,一纸边条在手,解围无限。

就这样,在大师“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铮铮誓言中,九死一生,实现了寻求佛法的宏愿,最终实现了西行求佛的伟大诺言。

瓜州,成了玄奘西行路上的解抒之地。

这片被佛法护佑的大地,给予玄奘大师最大的帮助。正是这个原因,玄奘取经返回瓜州时,感慨万千,他没有忘记当年,没有忘记瓜州,更没有忘记曾帮助过他的那些人,就将从印度带来的稀世珍宝“象牙佛”留在了瓜州。作为圣物,留在此地,护佑瓜州风调雨顺,万民吉祥。

瓜州人,为感恩,为铭记,就在榆林河谷两岸开启了凿窟的壮举,以珍藏这稀世珍宝——象牙佛,并将这一善缘永垂不朽。凿壁为窟,昭彰佛门圣地的慈悲为怀。于是,就有了莫高窟姊妹之称的“榆林窟”。

所以,我们说“榆林窟”因感恩而凿,见证着瓜州人的淳厚善良。

榆林窟,虽说规模比莫高窟小,但其艺术价值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夏时期的壁画,其艺术价值被认为超过了莫高窟;其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建造和重修,不仅是一个艺术宝库,更是一个反映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遗址;其学术研究价值大,虽说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其姊妹窟莫高窟相似,但其中的某些图像和题材在其它地区的石窟中未曾发现,特别是《水月观音》图,就是“玄奘夜渡葫芦河”的真实写照,这比《西游记》的故事还要早300多年。其25窟《观无量寿经变》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见证其伟大。

感恩的榆林窟,从开凿,流传到保存至今,见证着这方土地上百姓的善念与恩惠。恢弘悠远的佛国世界、高贵神秘的水月观音、灵动欲仙的乐舞飞天、大气磅礴的水墨山水……尽让这座以“瓜”命名的小城凝聚出慈善为本的人文情怀,并不断释放出磅礴的力量和真诚的温存。

一场不期而遇的风沙暴雪封疆难行,将2.5万余名入疆民众滞留瓜州,一夜之间,瓜州人全网联动、军民互动,展开咨询帮助,没落下一个受冻者,尽是妥妥安排。有如此强大的执行力,不仅仅是瓜州人的热情,更是这种感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王兴鹏,中学老师,高级职称,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瓜州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出版个人专著《瓜州民俗文化》《读<论语>昭其道》。

(瓜州县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