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港澳委员看甘肃丨苏崑(澳门):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的深处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作为一名甘肃省政协住澳门委员,我很早就听闻天水这座古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闪烁着肇启华夏文明的曙光。在朋友的热情推荐下,由祖国朗润的东南部,我一路向西,过长江,跨黄河,穿秦岭,奔袭千里,就抵达了渭水中流,秦岭西段——天水。

这是人文始祖诞生的地方,千百万年前,伏羲,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劈开文明与混沌的边界。从伏羲时代,人们便开启了对天地宇宙的科学认知,炎黄子孙的智慧之光,一天比一天更为闪亮,华夏部族前行的脚步一步步加快……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然而无论如何前行,人们始终不会忘记先祖一路行走的足迹,如同我,虽只到过一次天水,但因为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向往,便翻阅了很多文献资料,读到了一些动人故事。如果说,天水是一座最厚重、最具穿透力的城市,这应该不会有错吧,因为神话传说、历史典籍和考古发现,都能佐证一个地域的独特底蕴,而天水作为我国神话传说产生最多的地方,不仅伏羲、女娲等诞生于此,千百万年来为追念先人,人们还常以祭祀以悼之。

据史料记载,自秦汉至明清,我国对伏羲的祭祀不断,相沿成习。尤其1988年以来,在羲皇故里天水,每年的6月22日,这个宏大、连绵、深远的公众祭祀活动,总能吸引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踩着或深或浅的脚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走向久违的人文始祖,人们在被称作“中华第一庙”的伏羲庙,接受他的恩泽,并在逐渐凝聚成的圣洁沉淀、永久向往中,升腾起中华民族心底最永恒持久的信念。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人们将这一祭祀活动称之为——公祭伏羲,与之相伴的是成功举办了34届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及举办了32届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我的澳门朋友也来参加过这个重大活动,它如今已成为甘肃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大地湾、卦台山、伏羲庙;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让天水人引以为豪的“羲皇故里”,拥有太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遗址、女娲祠、圪垯川等为载体,构成了古城底蕴深厚的伏羲始祖文化。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近两年,我知道天水在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日益为持续深挖伏羲始祖文化内涵,擦亮伏羲始祖文化品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天水力量”。 作为伏羲子孙,让我高兴的是,去年3月全国两会上,“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已经上升为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2098号提案。

和天水人聊天得知,因为对伏羲始祖文化内涵的持续深入挖掘,同时还带动了天水文旅融合的发展。去年5月5日,天水还荣登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联合发起的 “十大魅力打卡之城”,这让天水旅游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天水打造的“千山万水,就爱天水”文旅品牌,从风景游到体验游、文化游,沉浸式、强互动、新体验的旅游演艺,正在受到人们欢迎和市场青睐。文化内涵丰富的天水,紧抓需求,围绕人文始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等主题,打磨提升《羲皇颂》《一画开天》《轩辕大帝》《天一生水》《伏羲太极八卦鼓》等精品剧目,让到这儿的每位游客在特色剧目中认识天水、爱上天水。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当文化遇上文创,沉睡千年的文化便“活”了起来。河图洛书福禧杯、凤纤歌折扇、伏羲蛇身玩偶、千秋岁·笔简……当800余件蕴含伏羲文化的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灵动的形象出现时,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便成为了可能。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丝路明珠、龙城,天水有诸多称谓,这都从不同侧面映射出它的丰厚与多彩。

是啊,华夏文明之源的天水,集北雄与南秀于一体,融人文与风情于一身,这里,不仅沉淀了八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精华,也见证着历史的每一步足印。

在天水,时光于我应该是厚重而又轻盈的,或许你和我一样,能在这里找寻到心中的诗和远方,而我,也一直期待又一个春暖花开时,能再来这里拜谒人文始祖伏羲,沐浴那吹拂了8000年的悠远秦风……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澳门委员,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的资料,在此鸣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相关新闻:港澳委员看甘肃丨欧楚筠(香港):会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圣地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在我的心目中,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把长征评选为一千年来影响世界的大事之一。我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甘肃,被甘肃大地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红色文化所震撼,尤其是长征胜利标志的会宁大会师。

1935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在会宁县杨崖集向群众发表了演讲,宣传了红军政策。1936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决策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方时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1936年10月2日凌晨5时多,两天前还在宁夏同心城的红一方面军15军团经过30多个小时的急行军,悄然到达会宁城下,突然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7日,红四方面军第一纵队先头部队第4军10师到达会宁,揭开了激动人心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序幕。10月10日,历尽艰辛的红军将士在会宁举行了热烈壮观的会师庆祝大会。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联欢会在文庙大成殿举行。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10月18日,红二方面军主力到达老君坡与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5团会师,19日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实现了胜利大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也造就了会宁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期间,会宁全县人口不足6万,却承担了7万红军先后两年,集中40多天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一个个军民相融的感人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在敌机轰炸时,18岁的小红军勇救小孩魏煜的英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小魏煜长大成家立业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叫“继续长征”,为了表达一片真心,一腔真情,小红军战士的坟墓,被他们安葬在了祖坟旁边。会师期间,贫穷善良的会宁老百姓涌现出了有粮有物者送粮送物支援、无钱无粮户腾出房屋、拿出灶具供红军使用的感人场面。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国元勋子女以及老将军、老红军后代400多人次,踏着先辈的足迹,来会宁缅怀先烈,追忆亲人。美国、英国、俄罗斯、越南、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的外宾2.7万余人参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自2008年以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11000多个,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港澳委员看甘肃:在羲皇故里走向历史深处

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会宁慰问演出,这是心连心艺术团在县区演出的第一次。2016年9月,心连心艺术团再度赴会宁慰问演出,全方位展示了会师圣地旅游文化城市新形象。

港澳地区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港澳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祖国发展的认同至关重要。甘肃以长征会师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富集,是港澳地区开展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作为甘肃省政协委员,我们要积极作为,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使港澳地区居民广泛深入感受甘肃红色文化的魅力,服务好新时代港澳地区繁荣稳定和内地的加快发展。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香港委员,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的资料,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