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厂史印记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工艺装备达国际先进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站内

金川厂史印记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工艺装备达国际先进

2000年以来,金川集团加大科技投入,坚持抓项目,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在采、选、冶生产领域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为进一步提高金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8月,由金川集团和北京矿业研究总院共同开发研制的KFY—16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该浮选机是截至当年国内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浮选设备,填补了国内超大型浮选机研究及应用的空白,打破了超大型浮选机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同年9月,通过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建成的世界首座铜合成熔炼炉投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铜新工艺,使我国铜冶炼技术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金川集团着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优化技术中心所属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配置和专业分布。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金川集团成立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翌年8月在兰州金川科技园公司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游效曾被聘为金属科学首席科学家。该中心是甘肃省第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志着镍钴新材料的工程技术研究已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2006年,大极板电解铜自动化生产线成套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金川镍闪速炉熔炼技术创新与扩产研究项目获2005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冶炼烟气制酸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项目获200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金川集团被国家知识产业局列为第三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并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6月,第十七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召开。会议确定坚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为重点,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重点围绕主流程金属回收率的提高、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加强工艺对原料的适应能力等开展工艺创新;通过重大工艺装备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能降耗目标;以产学研合作为基本模式,启动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镍、铜、钴及稀贵金属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会议期间,金川集团与有关科研院校签署合作协议或技术开发合同。

2009年6月,第十八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大会——金川镍铜熔融渣还原提铁生产合金技术研讨会召开。会议从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高度探讨了金川镍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的途径及措施,明确了下一步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及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并在关键技术问题上达成共识。

(金川集团客户端)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