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窑洞里传来哞哞声 红牛住进“大别墅”

平凉崆峒窑洞里传来哞哞声 红牛住进“大别墅”

原标题:崆峒区:红牛迁“新居” 规模养殖促振兴

大寨乡地处崆峒区东南部山塬,窑洞是这里古老的居住形式,而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搬进了新农村、住上了新房,依山而建的废弃窑洞则被乡里变“废”为宝,办起了现代化养殖场,让牛也住上了“新房”。

沿着203省道一路向南行驶,爬上山路、左盘右转,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寨乡畜牧产业示范基地,顺着水泥长廊信步漫游,便能看到一座座整洁的窑洞、一个个整齐的牛槽、一排排宽敞的标准化牛棚伫立,养牛人正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草加料,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牛悠闲地甩着尾巴,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草料。放眼望去,完备清晰的功能区域、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实现了传统村落的古气与现代养殖业的朝气交相辉映。

村民金六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说起窑洞养牛的好处,他深有体会。窑洞冬暖夏凉,在这样的环境里养牛既保温防寒、卫生环保,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牛的病害,还能使红牛的肉质更加鲜嫩。

村民金六三说:“我原来在家里养殖了50多头牛,搬到这儿后我已经养到了100头牛,后面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这里散跑场很大,牛活动量增加了,长得快了。干草棚、青贮池等配套设施很到位,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了动力电,真是个养牛的好地方。”

获得实实在在收益的不止金六三一人,大寨乡畜牧产业示范基地如今已成为该乡创新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沿地,注册成立了雷雨马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红色牧场。目前,牛存栏48头,预计年育肥出栏20头,实现利润24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了新路径。

大寨乡人大主席曹勇说:“大寨乡以打造全市最‘牛’乡镇为目标,按照‘产业基地+致富带头人+养殖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传统养殖业向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多元化发展,不断延长补齐畜牧产业链条,久久为功,高标准建成集畜牧产业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平凉红牛养殖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产加配套、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近年来,崆峒区坚持把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有力抓手,坚持走好‘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的路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立足废弃窑洞资源优势,将昔日的废旧窑洞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不断加快推进红牛产业全链式发展,牛产业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效益凸显”的良好态势。